色散介质中快速FDTD算法研究及电磁波传播特性分析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h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磁波在色散介质中的传播特性研究对全球导航、航空航天、微波遥感、雷达技术、目标隐身、电子元器件和电路设计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使用数值计算方法对色散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特性进行数值分析,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数值计算方法中的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算法因其计算简单、直观且能同时考察较宽频带内电磁波传播的时域及频域特性等优良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处理色散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问题。然而,FDTD算法存在数值稳定性条件较为苛刻、且依赖于介质参数的问题,导致时间步长选取较小、计算耗时长甚至某些含有精细结构的多尺度色散介质电磁问题难以实现。针对FDTD这一缺陷,本论文系统地研究了两种色散介质中快速FDTD算法,并将其应用于等离子体色散介质和石墨烯纳米色散材料中,分析了这两种色散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特性。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如下:
  1.研究了无条件稳定的基于加权拉盖尔多项式的FDTD(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based on weighted Laguerre polynomials,WLP-FDTD)算法。在详细阐述WLP-FDTD算法的基本原理和重要参数选取的基础上,将拉伸坐标的完全匹配层(stretched-coordinate perfectly matched layer,SC-PML)吸收边界和总场散射场连接边界引入到WLP-FDTD算法中,使得算法可以精确、高效地计算开域电磁问题,并首次将SC-PML吸收边界引入到迭代三对角化WLP-FDTD算法中,与WLP-FDTD算法相比,在保证较高计算精度的同时,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减小了内存消耗,同时提高了计算效率。
  2.提出了等离子体迭代三对角化WLP-FDTD算法并分析了等离子体中电磁波的传播特性,给出了等离子体中电磁波传播的基本规律。首先,提出了一种非磁化等离子体迭代三对角化WLP-FDTD算法,相比于无迭代算法,该算法在保证较高计算效率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计算精度。接着,提出了一种磁化等离子体迭代三对角化WLP-FDTD算法,使得提出算法可以精确、高效地计算磁化等离子体中的电磁问题。最后,分析了等离子体中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得出了等离子体中电磁波传播的基本规律,为进一步推动再入飞行器等离子体鞘套“黑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定价值的理论依据。
  3.提出了一种无条件稳定的随机WLP-FDTD(Stochastic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based on weighted Laguerre polynomials,WLP-S-FDTD)算法,解决了精细结构模型中等离子体参数随机变化时电磁波传播的快速计算问题。首先,研究并提出了一种用于处理介质参数随机变化非磁化等离子体中电磁问题的WLP-S-FDTD算法,并将SC-PML吸收边界引入其中,通过单次仿真即可实现蒙特卡洛(Monte-Carlo,MC)算法多次仿真的统计效果,大幅度提高了计算效率。接着,将WLP-S-FDTD算法拓展应用到介质参数随机变化的磁化等离子体中,实现了SC-PML吸收边界的迭代公式推导,将蒙特卡洛相关系数(Monte Carlo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MC-CC)选取方法引入WLP-S-FDTD算法中,高效、高精度地计算了随机变化非均匀磁化等离子体中表征电磁波传播统计特性的电磁场均值和标准方差。最后,分析了等离子体频率和碰撞频率随机变化对等离子体中电磁波传播特性的影响,得出了等离子体中电磁波传播的统计规律。
  4.研究了弱条件稳定的混合隐显式时域有限差分(Hybrid Implicit-Explicit FDTD,HIE-FDTD)算法。首先,实现了HIE-FDTD算法迭代公式的推导,理论上验证了算法时间步长仅受两个方向的空间网格大小的限制,稳定性条件比传统FDTD算法要宽松,在处理一个方向具有精细结构的电磁问题时,算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效率,并分析了算法的数值色散特性。接着,实现了一种更弱稳定性条件的HIE-FDTD算法的迭代公式推导,理论上验证了算法最大时间步长为HIE-FDTD算法最大时间步长的两倍,与HIE-FDTD算法相比,提高了算法的计算效率,并分析了算法的数值色散特性。最后,创新性地将基于双线性变换的SC-PML吸收边界引入更弱稳定性条件的HIE-FDTD算法中,使得算法可以高效、高精度计算单方向精细结构开域电磁问题。
  5.提出了石墨烯中的更弱稳定性条件的ADE-HIE-FDTD算法和外加磁场作用下的BT-HIE-FDTD算法,并分析了石墨烯中电磁波的传播特性。首先,提出了无外加磁场情况下石墨烯中的更弱稳定性条件的ADE-HIE-FDTD算法,并将SC-PML吸收边界引入算法中,在保证较高计算精度同时,提高了计算效率。接着,提出了外加磁场作用下石墨烯中的BT-HIE-FDTD算法,相比于无外加磁场时的BT-HIE-FDTD算法,有外加磁场作用下的BT-HIE-FDTD算法需要求解大型稀疏矩阵方程,计算更为复杂,与BT-FDTD算法的比较,说明了算法的正确性和高效性。最后,分析了电磁波在石墨烯纳米色散材料中的传播特性,包括透射特性、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传播特性以及法拉第旋转效应。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现有能源难以满足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合理的利用现有能源及开发新能源已成为世界性的研究课题,设备的节能降耗将是各行业的首要任务。管内强化传热技术,除了对换热管本身结构的改进优化,还可以对管内流体工质进行改善。相比于传统纯液体换热工质,纳米流体显示出了更优越的传热性能,在强化传热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  本文以扭曲管内纳米流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仿真,研究纳米流体在扭曲管内的
学位
生物质热解气化是生物质高值化利用的重要途径。流化床反应器具有气固接触充分,传热传质效率高,温度场分布均匀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生物质热解气化过程中。生物质流化床密相区颗粒的混合反映了生物质与床料颗粒在床内质量、动量和能量的交换,直接影响生物质热解气化反应进程。然而生物质与床料颗粒的流态化特性差异较大,难以较好地混合,会出现分层、死区、沟流等问题。目前国内外对颗粒混合的研究多集中在反应器等单一尺度层面上
学位
光催化具有能耗低、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等突出特点,在污染物处理、有机合成、催化制氢等能源环境领域具有潜在的发展前景。但是光催化活性和转化效率普遍较低仍是光催化应用最大的瓶颈之一。本文通过对TiO2的Zr离子控制掺杂,来探讨提高光催化剂活性的途径,并运用到可见光催化剂InVO4的控制掺杂改性上,最后分析了控制掺杂提高光催化剂活性的机理。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利用控制掺杂工艺,制备了Zr非均匀分布
学位
本文在综合分析柴油机电控共轨喷油系统技术特点和国外共轨喷油系统试验台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进行了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试验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作者以Bosch公司生产的高压共轨喷油系统中的几个关键部件(高压供油泵、共轨管和电控喷油器等)为测控对象,制作相应的电子控制单元以实现对电控喷油器和共轨压力的控制,用传统的喷油泵试验台作为提供机械驱动力和燃油回路的基础平台,采用定容积的油量测量装置测量共轨喷油系
光催化在环境治理和太阳能储能方面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受紫外线激发的TiO2光催化剂在催化降解有机物、自洁、杀菌抗菌等方面都有较多应用研究报道。太阳光能中,紫外光线约占4%,可见光约占了43%。常用锐钛矿型TiO2的带隙能为3.2ev,在利用太阳能方面受到了一定限制。开发新型可见光响应的半导体光催化剂,在利用太阳能治理环境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报道了一种新型可见光光催化剂MBi2O4(M=
学位
光催化技术是自20世纪7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高级氧化技术,它利用光催化剂在光照下产生的光生电子的还原性能和光生空穴的氧化性能,可有效的分解各种污染物,在环境治理和环保材料的应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光催化技术的核心是光催化剂,提高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是光催化技术应用的关键。本文通过对Ni掺杂TiO2和Cu2O/TiO2复合薄膜的光电性能和光催化活性的研究,探讨了半导体金属离子掺杂形成缓
学位
在长距离超声导波无损检测中,通常采用回波法进行缺陷检测,但当缺陷靠近远端时往往会出现在常规监测时域区间内缺陷回波丢失的问题,即远场肓区问题,而该区域往往是缺陷高发区。本文以长杆方钢为例,对超声导波检测中的远场盲区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和创新性成果如下:  1.为提高仿真效率,采用二维等效模型进行方钢超声导波模型的简化,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比的方法,验证了该等效模型的有效性。在实验验证方法研究中,为减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