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建构学习能否帮助学生“减负”?——两个班级的对比实验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R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负”这个词在中国的教育语境中并不新鲜,然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并没有真正有效地减轻中国孩子的课业负担。知识建构理论自提出以来,已在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各个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从教学方法乃至教学思想层面上说,把该理论引入中国的课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突破“减负”问题。本研究将知识建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南京市白云园小学的课程教学中,积极探索该理论在实践中是否能够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解决学生“减负”问题。通过与另外一所同期、同教学内容,但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青云巷小学进行对照,考察与分析学生在身体负担、智力负担和非智力负担三个方面的差异。   本研究首先通过访谈和调研,从学生负担的三个层面上分析分学生以往课堂上存在的主要负担,主要的指标包括课堂上身体和言语不自由、概念不易理解和记忆、不感兴趣、学习焦虑等方面。在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跟进知识建构理论教学方式下的白云园小学和一般教学方式下的青云巷小学的全过程;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访谈、问卷,结合课堂录像数据的转录以及Knowledge Forum(知识论坛)平台等多种渠道获取数据,主要的指标还包括学生所学知识量、能力发展等方面。通过数据比较发现,知识建构教学方式充分以学生个人的观点为中心进行不断推进,教师对学生没有过多的控制,因此学生的身体、言语更自由,其身体负担大大减轻;知识建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探究空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记忆更持久,其智力负担适度减轻;形成性评价使得学生焦虑适度减轻、对新教学方式的不适应却导致部分学生兴趣被消弱,因此其非智力负担变化不甚理想;学生所学知识量得到保证,能力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毫无疑问,知识建构教学不是“万能”的,在此次实证研究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学生差异拉大、个别学生兴趣减弱、教师负担加重等。但是,“减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整体来说,本文的研究成果相对来说是十分可喜的,知识建构理念是十分值得借鉴的。本研究可以为知识建构在中国的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从理论上计算了厚度为 110 nm的 W0 .95 Ni0 .0 5 金属薄膜应变条在 In Ga As P/ In P双异质结构中形成的应力场分布 ,及由应力场分布引起的折射率变化 .在 W0 .95 Ni0 .0 5
期刊
现代社会迅猛发展,教育形势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课程改革正体现了这一时代要求。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努力创建创新型课堂教学,这一理念正切合知识建构
学位
期刊
采用栅氧化前硅表面在 H2 SO4/ H2 O2 中形成化学氧化层方法和氮气稀释氧化制备出 3.2、 4和 6 nm的 Si O2超薄栅介质 ,并研究了其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 ,恒流应力下 3.2和 4nm
皮亚杰的拓扑首位理论认为,儿童的空间概念最先是拓扑性质的,然后发展欧式性质的空间概念;陈霖等人的拓扑知觉理论认为,视觉系统对欧式性质的敏感性大于拓扑性质,对拓扑性质的识
本网讯9月1日,浙江省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在杭州成立。这是中国记协在国内的首个省级新媒体专业委员会试点。浙江省新媒体专业委员会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新闻出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