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苹果园根区土壤微生物消长变化及对植株再植的影响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y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果园再植障碍是影响果树发展的世界性难题,研究其发生机理及其控制技术也是果树栽培技术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本试验以陕西渭北旱原地区的黄绵土为对象,研究了富士苹果根区不同土层深度、不同水平距离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空间变化,并结合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根区空间土壤对苹果再植植株生长的影响,以探讨本区域果树再植障碍发生的主要机理,并为提出相应的克服措施提供技术依据。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渭北旱地果园苹果根区,不同土层深度和水平距离的土壤微生物数量表现一定的空间消长变化特征。在垂直方向上,细菌、真菌、放线菌集中分布于0-40cm土层,随土层深度增加,数量逐渐减少。在水平方向上,自树干基部向外200cm范围内,随距树干距离增加,细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减少;放线菌数量先减后增,以0-100cm根系密集区数量较多。(2)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与土壤中的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垂直剖面上,脲酶和蔗糖酶活性随深度增加而下降。在水平方向上,自树干基部至果树行200cm处,蔗糖酶活性呈增加趋势,脲酶活性先下降后增加。根区土壤过氧化氢酶的空间变化较小,与三种微生物的相关性不强(p<0.05)。(3)盆栽试验表明,与对照生茬土相比,0-40cm土层、距树干100-200cm处土壤盆栽苹果幼苗株高、新梢长度、新梢粗度、新梢数量、叶面积等生长指标下降幅度较低,其中以20-40cm土层、距树干100-150cm处的最低; 0-20cm和60-80cm土层,距树干0-100cm处土壤盆栽苹果幼苗的生长表现最差。(4)老树挖除后再植幼树时,在原老树行间栽植再植病害发生程度较轻,再植坑以距原果树树干基部100-200cm之间为宜。
其他文献
编者:智能建筑和知识经济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作为国家综合国力和技术水平的具体体现,其特点和优势明显,国内外市场十分看好。智能建筑是“国际信息高速公路”和智能化城市的网络节点,其所具有的作用、功能和效益,决定着它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重要角色。
本试验于2006年2月~2006年12月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场设施大棚和设施实验室中进行,采用了陕西省杨陵高新技术开发区普遍栽培的番茄品种(金鹏一号),在番茄的开花座果期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