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联合颈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ant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支撑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一科2016年10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将术后符合气虚血瘀证中医辨证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中药组(3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手术节段)。两组患者均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支撑钛板内固定术。中药组术后2周加服补阳还五汤。两组均定期随访,评估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JOA评分,术后3个月计算治疗改善率,改善率≥75%为优,75%>改善率≥50%为良,50%>改善率≥25%为一般,改善率<25%为差。术后3个月根据中医疾病疗效判定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疗效判定。术前、术后3个月行颈椎侧位DR检查并记录颈椎曲度及SVA值,术后2周、术后3个月行颈椎CT检查并记录椎板开门角度,术后3个月时观察门轴侧骨性融合的状况,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手术节段)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JO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并且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根据术后3个月时治疗改善率进行评比:对照组优14例,良7例,一般9例,差2例,优良率为66%;中药组优22例,良11例,一般2例,差0例,优良率为9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后3个月中药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4.对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中医疾病疗效进行评比: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0例,显效率为69%;中药组痊愈17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0例,显效率8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后3个月时中药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5.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颈椎曲度及颈椎SVA值变化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术式对颈椎生理曲度及矢状位平衡影响较小。6.相对于术后2周,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椎板开门角度变化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CT均显示门轴侧骨性融合。7.所有患者术中均无合并脑脊液漏。共并发C5神经根麻痹3例,予脱水及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未出现轴性症状、门轴断裂及“再关门”现象。结论:1.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早期(气虚血瘀证)患者,加服补阳还五汤可起到促进脊髓功能恢复、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2.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支撑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脊髓功能,对矢状位平衡和颈椎生理曲度没有明显影响,椎板开门角度稳定。
其他文献
“一斤洞头芒种虾皮要130元!”10月11日,在温州市区锦绣路农贸市场选购虾皮的张阿姨问了价钱后唏嘘不已,“去年这个时候才六七十元,今年竟然这么贵。”
为使长骨干骨折切开内固定时骨折端能准确对位,减少手法反复揽位时造成的局部软组织损伤,并能缩短手术时间,研制出切开内固定整复器。经临床应用,效果确实,减少了手术难度。
对漂染废水的处理,虽能做到达标排放,但其剩余污泥的生成量也过多,该文以上海信泰纺织品有限公司无剩余污泥接触氧化法处理漂染废水的实例,表明了既可提高污染物去除率,又能节省投
药液自动配制分装机由溶解桶、磁力泵、四通阀、加热器、搅拌器、过滤器、变速机构、分装控制机构、药瓶传送机构等部件组成。适用于配制分装各种内服、外用的水溶液、胶体液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引起的致命性的器官功能障碍,是机体促炎和抗炎反应的早期激活进而出现的一系列如心血管、激素、代谢、出凝血、神经等非免疫途径的改变,是严重
量子纠缠是量子信息的重要资源。利用量子系统中纠缠随时间的演化特性,可以有效地处理量子系统中信息的存储以及信息的传输等问题,实现量子调控。本文主要分析了一对自旋耦合
人微小病毒B19是一种单链DNA病毒,1975年由Cossert首次发现,自1981年Pattison证实它是一种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体之后,与之相关的各种疾病的报道相继出现,有作者认为B19病毒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国民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也在逐步完善,特别是在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汇
本文以创新理论和政策工具理论为基础,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2006-2017年出台的国家层面的企业创新政策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以我国企业创新政策制定的历史回顾为基点,从宏观层面多维度对企业创新政策的整体发展状况进行细致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是本研究的一项创新点。为了准确把握我国企业创新政策的发展状况,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通过构建企业创新政策分析框架,分别从政策制定部门维度、政策类型范畴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