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筛查和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n100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颈癌是威胁妇女健康最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每年大约有50万新发病例,大约25万患者死于子宫颈癌,且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子宫颈癌的发生是一个由癌前病变逐渐衍变为癌的长期、连续的病理过程,通过对宫颈脱落细胞的检查,尽早发现和治疗子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可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得到一定的控制。子宫颈癌早期的治疗效果好,5年生存率在95%以上,这一特点使子宫颈癌的筛查具有非凡的意义。目前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数据均显示HPV感染是子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1],尤其是高危型HPV感染与子宫颈癌高度相关。因此,尽早发现有可能导致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高危型HPV感染、发现和治疗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对癌前病变患者治疗后严密随访,从而阻断子宫颈癌的发生,是当前医学预防和研究的重点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筛查和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第一部分、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筛查中的作用。 目的:评价高危型HPV-DNA检测(HC-Ⅱ)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筛查中的作用,了解HPV病毒负荷量与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在本院妇科门诊接受子宫颈癌筛查并因结果异常行宫颈活检的728名妇女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接受筛查的妇女中,若TCT结果异常、HPV-DNA结果异常或两项结果均异常,则行阴道镜检查,并于阴道镜下对病变最严重处取活检,阴道镜检查未发现异常或检查图像不满意者,则行宫颈多点活检或颈管搔刮术。以组织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筛查中的作用。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x2检验分析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及感染后出现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情况。用SAS软件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与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之间关系,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筛查中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高,是一种简便、客观的筛查方法。其敏感性高,用于筛查,可以最大程度地发现可能存在癌前病变的妇女;其阴性预测值高,提示结果为阴性的妇女罹患子宫颈癌的风险低,可适当延长筛查的时间间隔。 (2)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越高,最终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几率越大,两者之间存在等级相关关系。 (3)年龄小于30岁女性HPV感染机会高,但感染后发生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几率可能不大,而30岁及30岁以上女性HPV感染率下降,但感染后发生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几率可能较大。对30岁以上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才使用高危型HPV-DNA检测,可能可以节约医疗资源。 第二部分、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治疗后随访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高危型HPV-DNA检测(HC-Ⅱ)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治疗后随访中的作用,探讨高危型HPV-DNA检测对治疗后病变残留/复发的诊断价值,分析切缘、术前及术后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等因素对于病变治疗后残留/复发的影响。 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本院妇科因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行宫颈电环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治疗的502名妇女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LEEP术后患者第一年每3个月随访一次,第二年每6个月随访一次,其后每年一次,至少随访2年。在术后3个月、9个月、18个月、24个月行宫颈膜式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在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行高危型HPV-DNA检测,对于有高危因素者(任何一次复查TCT结果在ASCUS以上;TCT结果为ASCUS,但HPV-DNA(+);HPV-DNA(+)持续6个月以上;TCT持续为ASCUS6个月以上),行阴道镜检查,并在阴道镜下于病变最严重处取活检,若阴道镜检查未发现异常或检查图像不满意,则行宫颈多点活检或颈管搔刮术。活检标本病理提示存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则诊断为病变残留/复发。以组织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治疗后随访中的作用。 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用x2检验分析手术切缘状态对术后HPV阳性、病变残留/复发的影响等。用SAS软件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术前、术后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与病变残留/复发之间关系。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高危型HPV-DN/k检测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治疗后随访中诊断病变残留/复发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高,是一种简便、客观的检查方法。其敏感性高,能在术后随访人群中发现更多可能存在病变残留、复发甚至进展的高危人群;其阴性预测值高,提示结果为阴性的妇女出现病变残留/复发的可能性不大。 (2)LEEP术前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与术后宫颈病变残留/复发无相关性。 (3)LEEP术后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与术后宫颈病变残留/复发存在等级相关,病毒负荷量越高,术后宫颈病变残留/复发率越高。 (4)手术切缘阳性者术后HPV阳性几率大,宫颈病变残留/复发的发生率高。 小结: 综合以上两部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筛查中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高,是一种简便、客观的筛查方法。其敏感性高,用于筛查,可以最大程度地发现可能存在癌前病变的妇女;其阴性预测值高,提示结果为阴性的妇女罹患子宫颈癌的风险低。 2.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越高,最终组织病理诊断为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几率越大,两者之间存在等级相关。 3.年龄小于30岁女性HPV感染机会高,但感染后发生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几率可能不大,而30岁及30岁以上女性HPV感染率下降,但感染后出现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几率可能较大。 4.高危型HPV-DNA检测对于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EEP治疗后病变残留/复发的诊断敏感性92.86%,特异性84.18%,阳性预测值25.74%,阴性预测值99.50%。其敏感性高,更易于发现残留/复发病变,其阴性预测值高,提示结果为阴性的妇女病变残留/复发的几率很小。 5.LEEP术前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与术后病变残留/复发不存在相关性,LEEP术后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与患者术后病变残留/复发存在等级相关关系,病毒负荷量越高,术后宫颈病变残留/复发率越高。术后HPV阳性患者的复发/残留率显著高于术后HPV阴性患者。 6.手术切缘状态对术后HPV阳性、宫颈病变残留/复发都有影响,切缘阳性者术后HPV阳性几率大,宫颈病变残留/复发的发生率高。
其他文献
在当今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水闸工程的施工占据着十分关键的位置,水闸能够起到挡水和泄水的作用,同时,它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由于多种原因而出现的水灾,但是在水闸安装施
黑色路面裂缝问题是坝顶公路工程质量通病之一,从裂缝产生的原因入手,对沥青路面开裂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裂缝出现的相应措施。 The problem of bl
期刊
基于《素问·热论》对温热病邪六经传变规律的论述,阐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潜伏期、自愈特点及最佳治疗时间.根据“其未满三日者,
研究背景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以皮肤鳞屑性红斑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理表现为表皮过度增殖、真皮乳头层微血管异常增生及炎细胞浸润。患者皮损中真皮乳头层微血管扭曲扩张、通透性增加,促进了炎症反应,且出现新生血管。微血管生成异常与银屑病发生、持续存在及复发有密切关系,在银屑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目前有关银屑病血管生成,特别是一些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以及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银屑病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血管生成
背景: 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C)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占全球第6位,中国第2位。门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是中晚期肝癌常见的合并
<正>宫颈癌是我国妇女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1]。近年来,高频腔内超声探头技术日益成熟,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奠定基础,是目前诊断宫颈癌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SPHK1(鞘氨醇激酶1)是一种致癌蛋白,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包括前列腺癌、乳腺癌、多形性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日趋加快,城市人口也随之快速膨胀。但与此同时,大量的人口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在交通方面,滚滚人流和川流不息的车流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极大地妨碍
结合实际,谈谈施工企业对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talk about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o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