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快速扩弓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的探讨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fairs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分析快速扩弓治疗前后及保持结束时头影测量值的变化,研究快速扩弓对颌骨及牙殆的不利影响;通过模型测量分析牙弓宽度的变化,评价快速扩弓的稳定性;通过病例回顾分析快速扩弓引起的痛疼、溃疡和软组织肿胀情况。 方法 按一定的标准,选取30例替牙晚期牙弓狭窄的患者,同时选取30例同年龄组未作治疗的牙弓狭窄的患者作对照;治疗组均采用粘结式上颌快速扩弓矫治,每天加力2次,每次180°,直到上后牙舌尖接近下后牙颊尖,固定扩弓螺旋保持6个月。在扩弓前后及治疗结束时分别拍摄头颅测位片并留取模型,对3组X线片和模型进行头影测量及模型分析,对取得数据用SPSS11.0进行分析。 结果 快速扩弓后上颌骨向前向下一位,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SNA角增大,SNB角减小,ANB角增大,SN-PP角减小,SN-MP角增大;A点前移,B点后移,覆盖加大。上面高和下面高均增大,上颌磨牙伸长,覆殆减小,易导致开(牙合)的发生。模型测量显示,扩弓后上颌尖牙间距、第1双尖牙、第2双尖牙、磨牙间宽度均显著增大,说明快速扩弓可以有效的增大上颌牙弓的宽度。病例回顾发现有6例患者出现疼痛,1例有溃疡。通过对扩弓结束时和保持结束时的比较发现:ANB角有所减小,SN-MP角减小,SN-PP角增大,B点向前移动,覆盖减小;在垂直方向,虽然上、下面高均值有所减小,但无统计学意义,保持期间上颌宽度有所减小,但无统计学意义。
其他文献
牙龈卟啉单胞菌和福赛斯拟杆菌是牙周、牙髓和根尖周组织疾病的可疑致病菌,它们在口腔环境中的定植是其致病的先决条件。定植于口腔环境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和福赛斯拟杆菌能
牙周病是口腔两大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导致牙齿缺失的重要原因。在世界范围内均有较高的患病率,在我国患病率更居于龋病之上。随着口腔健康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于自身
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犬下牙槽神经缺损的下颌骨种植模型,利用Cone Beam C评价下牙槽神经缺损后下颌骨种植体周围骨小梁特征,探讨下牙槽神经缺失对种植体周围骨小梁结构影响。
牙体预备时切削牙体组织使大量牙本质小管暴露,不仅导致活髓基牙出现过敏症状,还为细菌及其有毒代谢产物提供入侵牙髓的通道。因此,有学者建议在牙体预备后和修复体粘接前的
目的:通过对处于生长发育期AngleⅡ1错牙合患者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拔牙模式治疗前后软组织侧貌的形态变化,探讨不同拔牙模式对软组织侧貌的影响,为临床矫
目的:探讨Rb和p27在婴幼儿皮肤血管瘤自然退化过程的可能作用及机制,为临床寻找血管瘤的治疗新方法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本实验收集有完整临床和病理资料的49例皮肤血管瘤手
目的:构建一个能在MC3T3-E1细胞中稳定表达,并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21基因表达载体。 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HL-60细胞中扩增人VEGF165和
目的:通过回顾性临床效果研究,对比分析上颌美学区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不同种植时机对种植修复后软硬组织稳定性及美学效果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1号-2013年6月1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