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中LTE下行信道估计技术的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ecf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速铁路以其超大的运载能力,不断提升的运行速度,以及较高的运输效率等明显的优势正迅猛的发展着,但速度的大幅提升对铁路通信系统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移动通信的蓬勃发展,3GPP提出了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LTE)技术,以实现3G技术向B3G和4G技术的平滑过渡,3GPP的LTE标准具有更高的数据速率、更低的系统时延、更大的系统容量以及更广的覆盖范围等优点,受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运营商的青睐,已经被公认为是未来一段时间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将LTE系统应用于高速铁路环境中,能够更好地满足铁路通信的需求。这样一来,在这种高速铁路环境中,如何进行准确的信道估计,使接收端能够正确的检测信号,成为了目前科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在无线通信环境中,信道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在高铁这种用户速度相对较高的环境中,信道变化更加剧烈,同时发送端和接收端相对较大的运动速度会引起更大的多普勒频移,所以若想满足用户对通信质量的需求,在接收端对发送数据进行可靠的检测,我们需要获得更加准确的信道信息。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高速铁路环境中,LTE系统下行信道估计算法进行分析研究。文中首先讨论了LTE物理层及相关技术,接着对无线通信系统中最具挑战之一的无线信道进行分析,分析了无线信道的多径效应和多普勒频移效应,以及由他们引起的衰落特性扩展特性等,同时还深入探讨了LTE标准中定义的各种信道场景,尤其是WINNER Ⅱ无线信道模型的相关内容。本文的重点章节是第四章LTE系统下行信道估计技术。在第四章中,首先对几种比较重要的信道估计估计算法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LS信道估计算法,LMMSE信道估计算法以及相应改进算法等。随后又提出一种结合ICI干扰消除的改进算法,在该算法中引入了-种线性信道模型来模拟快变的无线信道,这样使得信道信息的估计更具体化。最后,本文在LTE标准的WINNER Ⅱ信道下进行了链路级性能仿真,仿真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的信道估计误差更小,性能更好,同时进行ICI干扰消除之后,可进一步减小误差,使接收到的信号更加准确。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若要满足高速铁路用户对信号质量的更高要求,信道估计算法在估计精度上还是有提高的空间的,所以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端数据流量的爆炸式增长,传统的无线接入网络因为有效覆盖低,容量干扰受限,维护升级困难等原因而无法满足未来无线通信新要求。一种基于云架构的无线接入网络(Cloud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视觉审美要求也在提升,人们对图像质量和视觉体验有着极致的追求和期待。高动态范围图像从出现到走入大众视线渐渐被消费者所熟知和使用,其获取技术受到
近年来,随着LTE-R系统的提出,如何在高速铁路场景下发挥MIMO技术的性能是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系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直射路径存在于大部分高速铁路场景中,但直射路径一直被视
当前信息的获取方式已由传统的主动搜索变为个性化推送,以帮助用户及时、准确地发现所需信息。但目前的推送机制要求用户与服务器保持长连接,这样既加重网络负载,又耗费用户流量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但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病毒、木马、钓鱼网站、电信诈骗给用户的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为此,网络认证成为网络
WCDMA网络已经非常成熟,但是有针对目标的侦察与干扰的研究仍然是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本文结合XXX项目,针对干扰特定目标的问题,重点分析了WCDMA网络的协议脆弱性,并提出有
目前多点触控技术的发展主要受限于两方面:一是硬件方面,主要涉及系统采用何种硬件技术、硬件的构成、使用环境限制、运行流畅度以及运行流畅前提下可接受的触摸点数等;二是软件
迁移技术是当终端发生改变时能够延续原互联网服务的一种网络技术。在传统互联网时代,迁移主要作用是当服务器更新或发生故障时,将该服务器所提供的服务迁移到其他正常服务器
随着后PC时代的到来,嵌入式系统随处可见,其中MIPS处理器在嵌入式市场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然而,随着嵌入式产品更新速度加快,嵌入式系统设计周期大大缩短。而仿真器的设计正是
随着Web技术的发展,大量的应用转移到了Web平台上,人们也愈发趋向于使用网上支付的形式购买相关服务。然而网上支付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的同时,风险也伴随着产生。2015年央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