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对参加高原训练的游泳运动员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探讨其三周训练前后心脏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情况,同时筛选出能够反映高原训练心功能变化的敏感超声心动图指标。通过对三周高原训练前后运动员免疫学指标进行检测,探讨高原训练对与心功能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转移性生长因子(TGF-β)的影响,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通过三周训练前后两次检测的心肌损伤生物学标志物-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观察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后H-FABP的变化情况,探讨其能否作为心肌损伤的新指标,及其随心功能改变的变化规律。研究方法以参加高原训练的35名国家游泳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第一周初(2009.12.28-29)晚上7:00-10:00,对游泳运动员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以此作为高原训练前基础参照值,分别以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脏形态、结构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前后径(LV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DD)、左心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收缩功能及右心形态指标:左心房前后径、右心室内径、右心房横径,并计算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心搏出量(CO)、心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多普勒模式测量左心舒张功能指标: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左心房收缩期峰值速度(VA),并计算VE/VA;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Tei指数、右室Tei指数。经过三周习服、大强度、大负荷运动量训练后,第三周末(2010.1.18-19)晚上7:00-10:00再次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将两次检测的各项超声心动图指标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观察游泳运动员经过高原训练后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并筛选出能够反映高原训练心功能变化的敏感超声心动图指标。第一周初(2009.12.28)清晨7:30抽血,备用测试TNF-α、TGF-β和H-FABP。在三周训练后第三周末(2010.1.18)清晨7:30再次抽血,备用测试相关指标。以酶联免疫法(ELISA)法测试其浓度水平。两次检测的TNF-α、TGF-β和H-FABP分别进行前后对照t检验,观察TNF-α和TGF-β的变化规律趋势,探讨高原训练对与心功能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TNF-α和TGF-β的影响,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观察H-FABP的变化规律趋势,探讨其能否作为心肌损伤的新指标,并探讨其随心功能改变的变化规律。结果反映心脏形态和结构,左心室收缩功能,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各项指标均没有发生明显改变(P>0.05)。反映左心整体功能的Tei指数(P < 0.01 )和反映右心整体功能的Tei指数(P < 0.05)三周训练前后均具有明显差异,且均呈现降低的变化趋势。三周训练前后TNF-α、TGF-β没有发生明显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H-FABP具有非常明显差异(P < 0.01 ),且呈现降低的的变化趋势。结论1.高原训练前后游泳运动员左心室、右心室Tei指数呈现降低的变化趋势,提示其心脏整体收缩和舒张功能增强。且与常规超声指标相比,Tei指数能够作为评估心功能的早期敏感指标。2.高原训练前后游泳运动员心功能有明显变化。提示高原训练确实可以提高游泳运动员心功能水平。3.三周训练前后检测的TNF-α、TGF-β没有发生明显改变。TNF-α可能未介导负性心力作用,未对心功能产生下调作用。考虑到H-FABP的下降,TGF-β可能发挥了积极的生物学效应,保护了缺血心肌细胞,拮抗心肌损伤,维持正常心脏的功能。4.三周训练前后检测的心肌损伤标志物H-FABP随运动训练呈现降低的变化趋势,可以尝试作为心肌损伤的新指标,同时提示心肌损伤的程度减少,与游泳运动员经高原训练后心功能增强同步正向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