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力凝固制备FeNiPBSi块体非晶合金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18004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基块体非晶具有高磁导率、低铁损和低的矫顽力等优异的软磁性能,因而受到广泛的研究。目前,高铁含量的铁基块体非晶合金的临界直径仍然只有几毫米。本文采用还原铁粉、硼铁和金属硅等工业原料,以Fe-Ni-P-B-Si体系为研究对象,报道了一种制备块体非晶合金的新工艺:超重力凝固法。同时,研究了超重力大小以及合金中P、B、Si比例的变化对超重力凝固制备块体非晶合金的影响。通过10000g超重力凝固成功制备出Fe38Ni38(P5B2Si32.4合金铸锭,铸锭为直径为10mm的近圆柱体。XRD分析与DSC测试显示合金中非晶相比例较高,并对样品的硬度与耐腐蚀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块体非晶合金的平均显微硬度为817.2HV,在3.5 wt%的NaCl溶液中测得的自腐蚀电流密度为1.5561×10-6A/cm2。研究了超重力大小对超重力凝固制备Fe38Ni38(P5B2Si32.4合金的影响。发现超重力场大小为1g到1000g之间时,没有非晶相形成。当超重力场大于2000g时,有非晶相形成。从2000g变到10000g,Fe38Ni38(P5B2Si32.4合金中非晶相的比例增多。随着超重力场的增大,合金的平均显微硬度增大,自腐蚀电流密度减小。研究了P/B/Si的比例对超重力凝固制备Fe38Ni38(PxBySiz2.4(x+y+z=10)合金时非晶形成的影响。发现P含量较高或B含量较高均可促进非晶相的形成。当P/B/Si的比例为5:2:3和6:2:2时,制备出了直径为10mm的块体非晶合金。当P/B/Si的比例为3:5:2时,也易于制备块体非晶合金。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世界能源、资源日益紧张以及各种垃圾资源化利用方法的出现,城市垃圾已从单纯收集、运输、处理、填埋的狭窄概念转向抑制垃圾生产、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上来。城市垃圾作为一种资源被开发利用已是大势所趋。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的垃圾处理现状,比较填埋法、堆肥法、焚烧法、热解法等的优缺点,显示出垃圾热解技术具有二次污染小,无害化彻底,资源化程度高的特点,将是垃圾处理的重要方向,正引起世界各国研究者的广泛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铜替代铝成为新一代的互连材料。为了防止铜扩散进硅器件中引起器件性能受损以及提高铜与硅、二氧化硅的粘附性,必须在铜互连线外包裹一层扩散阻挡层。
如何高效经济地进行污水中氮的去除一直是解决水污染危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研究在国内外生物脱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考虑我国污水处理的实际需求,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一体化生
2010年-2012年全国开展了第一次水利普查,为了全面查清天津市中心城区排水设施现状,提高排水设施管理水平,天津以此次水利普查为契机,将天津市中心城区排水设施专项调查列为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