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基块体非晶具有高磁导率、低铁损和低的矫顽力等优异的软磁性能,因而受到广泛的研究。目前,高铁含量的铁基块体非晶合金的临界直径仍然只有几毫米。本文采用还原铁粉、硼铁和金属硅等工业原料,以Fe-Ni-P-B-Si体系为研究对象,报道了一种制备块体非晶合金的新工艺:超重力凝固法。同时,研究了超重力大小以及合金中P、B、Si比例的变化对超重力凝固制备块体非晶合金的影响。通过10000g超重力凝固成功制备出Fe38Ni38(P5B2Si3)2.4合金铸锭,铸锭为直径为10mm的近圆柱体。XRD分析与DSC测试显示合金中非晶相比例较高,并对样品的硬度与耐腐蚀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块体非晶合金的平均显微硬度为817.2HV,在3.5 wt%的NaCl溶液中测得的自腐蚀电流密度为1.5561×10-6A/cm2。研究了超重力大小对超重力凝固制备Fe38Ni38(P5B2Si3)2.4合金的影响。发现超重力场大小为1g到1000g之间时,没有非晶相形成。当超重力场大于2000g时,有非晶相形成。从2000g变到10000g,Fe38Ni38(P5B2Si3)2.4合金中非晶相的比例增多。随着超重力场的增大,合金的平均显微硬度增大,自腐蚀电流密度减小。研究了P/B/Si的比例对超重力凝固制备Fe38Ni38(PxBySiz)2.4(x+y+z=10)合金时非晶形成的影响。发现P含量较高或B含量较高均可促进非晶相的形成。当P/B/Si的比例为5:2:3和6:2:2时,制备出了直径为10mm的块体非晶合金。当P/B/Si的比例为3:5:2时,也易于制备块体非晶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