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铀尾矿(库)地域浅层地下水中铀迁移的随机模拟研究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wwwzhaozhi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废物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潜在威胁。为研究铀矿冶地域核素迁移规律,本文综合运用地下水动力学、随机理论及计算科学,结合某铀尾矿库特定地质环境,通过建立核素运移耦合模型,运用地下水模拟软件GMS进行了核素U(Ⅵ)在地下水中迁移随机数值模拟,并优化了模型参数。基于某尾矿库水文地质条件的概化,运用二维潜水流及溶质运移耦合模型,对库中U(Ⅵ)的迁移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通过对比水头的测量值与模拟值,校正了模型参数并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利用GMS结合校正后的参数,探讨了弥散度、阻滞系数和迁移时间对U(Ⅵ)在尾矿库地域地下水中迁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近污染源处U(Ⅵ)的浓度随着弥散度的增大而降低,而距离污染源较远处U(Ⅵ)的浓度随弥散度增大而升高。而当增加相同数量级时,阻滞系数对U(Ⅵ)迁移的影响远大于弥散度的影响。当模拟时间为2000年时浓度分布曲线斜率开始变小,5000年后曲线趋于缓和,表明介质中U(Ⅵ)浓度趋于饱和。随机水文地质方法是研究非均质含水层中水流及溶质运移问题的新方法。应用基于随机理论的蒙特卡罗方法,假设渗透系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GMS建立了参数随机数学模型,研究了渗透系数的变异性对尾矿库地域地下水中水流及U(Ⅵ)迁移的影响。研究表明,渗透系数的变异性对尾矿库地下水水位及U(Ⅵ)的迁移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渗透系数变异性的增大,水头标准差等值线峰值增大,呈以尾矿库为中心向周围递减的趋势。U(Ⅵ)的迁移范围也随着渗透系数标准差的增大而增大,U(Ⅵ)浓度分布梯度减小,峰值加大,且在U(Ⅵ)迁移范围内的相同位置节点处,U(Ⅵ)浓度标准差分布也越大。水头及U(Ⅵ)浓度标准差变化基本反映出了渗透系数的非均质变化。
其他文献
在上海地区运营地铁隧道附近进行深基坑施工时,经常会遇到基坑底承压水位较高的情况,需要采取深井降水措施来保证基坑的稳定。大面积的基坑降水会引起基坑周围发生地面沉降,对邻
与简支钢—混凝土组合梁相比,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可以提高结构刚度,提高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改善组合梁的内力分布,降低应力幅值,充分的利用组合梁的强度。目前对钢—混凝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市场的规范化管理越来越受到管理部门的重视。为了促进建筑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态势和速度,比较建筑企业之间综
拖曳法施工是我国近海油田工程建设中一种重要的管道铺设方法,它以其装备简便、施工经济的优点也必将在我国当前以及未来蓬勃发展的边际油田开发中受到广泛应用。本文依托海洋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取得了长足进步,相应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电力输送的过程中,特高压交流线路的输电能力强且输电效益高的
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是世界上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但也是遭受台风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从90年代开始,台风所造成的
薄壁筒状结构物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其结构壁厚远远小于其底面截面半径,结构整体高宽比很小且围成结构的墙体延高度方向不是直线,拆除这类结构物尚没有统一的理论。本文结合滕
学位
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是在预应力锚固技术日益成熟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边坡加固复合结构,其在实际工程中已经得到一定的应用,但是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实践,在设计、计算、施工
本文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对高炉炉壳整体进行受力变形分析。内容主要分成弹性和弹塑性分析两个部分。首先,本文回顾了高炉炉壳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提出了采用分析设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