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教材是衔接教师和学生的桥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本好的教材无论是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还是学生课下自学,都将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初级教材,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者能否打好学习汉语的基础。本文选择以2015年南开大学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会通汉语·读写1》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教材内容进行统计和研究,并结合相关理论,分析教材的优势和不足。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语音编排方面,对韵母、声调、声母等语音项目的内容、编排顺序、讲解进行分析;二是汉字编排方面,对汉字的数量和选取、汉字知识的选用和讲解、汉字练习进行分析;三是词汇编排方面,对词汇的呈现方式、解说方式、数量及等级进行分析;四是语法编排方面,对语法项目的呈现方式、内容、数量及等级、讲解和练习进行分析。论文在各个章节的“小结”对教材各部分编排的特点进行总结、归纳。经分析发现,语音编排方面,教材对语音项目的选择较为全面,不仅有基础的语音要素的讲解,还涉及到汉语句调、句重音的内容,有利于学习者更好把握汉语韵律;对语音要素的讲解采用韵母-声调-声母的顺序,这是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一次新的尝试。汉字编排方面,教材通过讲解造字法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汉字的结构形成系统的认知;汉字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本课的课文主题紧密结合,有利于读写能力共同发展。词汇编排方面,教材在重视构词能力强的语素教学的同时,重视词语搭配的语块教学;课文中的生词本页出现就在本页以生词表列出,使生词的学习直接服务于交际。语法编排方面,语法项目较少采用概要式的语法术语,多是短语结构和句法结构的形式,有助于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快速养成;类型丰富的语法题目为学习者提供了充足的练习机会,充分保证其开口率,有利于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发展。针对教材存在的一些问题,论文也都相应给出了可供参考的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