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从皇甫川流域水土流失环境特征及水沙变化趋势(包括径流泥沙来源、水沙特性、水沙变化趋势)、基本水文断面冲淤变化、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水沙响应及其影响、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淤地坝拦减粗泥沙、流域生态建设用水及治理对策等方面综合分析了皇甫川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估算了皇甫川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率,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对三门峡库区和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影响。根据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形势,分析了该流域的生态建设用水,提出了近期治理方略,凸现了皇甫川流域在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皇甫川流域的径流主要来自沙圪堵、长滩至皇甫区间,泥沙主要来自沙圪堵以上。流域主要产沙地层为砒砂岩。沟谷地是径流、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沟谷地产流量占流域总产流量的61.4%,沟谷地产沙量占流域总产沙量的66.2%。 2、皇甫川流域降雨、径流、泥沙依时序递减,生态工程建设水资源形势严峻。流域内水土保持措施大量实施后,泥沙粒径细化趋势明显;水土保持措施减沙及减淤作用十分显著。流域水沙变化对河府区间水沙变化影响很大,泥沙尤甚;流域泥沙减少的速率慢于河府区间及河龙区间其它支流。 3、提出了根据“标准水位”进行相邻流量测次间冲淤面积计算的新方法,以皇甫川流域1971~1976年资料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汛期的高含沙水流是造成皇甫川基本断面冲淤变化剧烈的主要原因;当含沙量S>600kg/m~3时,一般都发生强烈冲刷。皇甫川流域受高含沙水流和一般挟沙水流的复合及交叉作用,基本断面的冲淤强烈而且频繁。 4、综合以往各家研究成果,推荐提出了皇甫川流域20世纪70、80、90年代(1990~1996年)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益研究成果。在延长水文及水土保持资料系列至1999年的基础上,突出了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的本质——减洪减沙,区分了降雨影响和人类活动影响所占比例,提出了1970~1999年皇甫川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洪减沙效益新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