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重力测量数据重构方法研究

来源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ythsl76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随着重力测量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地球重力场信息的广泛应用,通过传统的基于数值逼近问题的插值方法重构出的重力场数据,在数据精度、空间分辨率和计算效率上都已经无法满足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需要,探索新的高精度高分辨率重力测量数据重构方法也变得越来越迫切。  论文以地球重力测量和构建地球重力场模型为研究背景,主要研究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重力测量数据重构新方法。论文结合压缩感知理论的三大关键技术,分别研究了重力数据在傅里叶变换域、小波变换域和曲波变换域的稀疏性,研究了面向重力数据高精度重构的压缩采样方法,提出了多种执行效率高、计算精度好的重力数据重构算法。主要研究成果归纳如下:  (1)深入分析了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和曲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提出了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对一维重力测量数据进行稀疏性分析,并通过航空重力测量数据验证了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进行重力数据稀疏表示的有效性;同时,提出了利用离散小波变换和快速离散曲波变换对二维重力测量数据进行稀疏性分析,并通过EGM2008模型重力数据和实测重力数据验证了上述稀疏表示方法的可行性。  (2)针对重力数据的压缩采样矩阵的构造方法,深入研究了完全随机采样方式和分段随机采样方式对重构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段随机采样方式既可以保证采样重力数据不会离得太近,使采样点的分布更加均匀,又可以使压缩采样矩阵保持相当的随机性,是一种理想而实用的采样方式,论文后续章节中提出的所有稀疏重构算法都是基于分段随机采样方式而设计的。  (3)基于一维重力数据在离散傅里叶变换域满足压缩感知理论对信号稀疏性的要求,论文提出将重力数据重构问题转化为基于L0范数的稀疏优化问题,引入了正交匹配追踪算法来解决此问题。通过对某次航空重力测量飞行试验的F402架次6条测线的重力异常数据进行重构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可以以大约35%的采样率实现一维重力数据重构,重构精度为:重构误差标准差优于0.03 mGal,信噪比优于58 dB,该算法的性能评价指标全面优于重力数据重构中常用的样条函数插值法。  (4)基于压缩感知理论,论文将一维重力测量数据重问题转化为基于 L1范数的凸二次规划问题。针对此问题,结合预处理共轭梯度算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内点法来实现大规模重力数据重构问题。通过对某次航空重力测量飞行试验的F401架次和F405架次的6条测线的重力异常数据进行重构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内点法和样条函数插值法,改进内点法的计算速度更快,重构精度更高,但是采样率大约为45%,多于正交匹配追踪算法。  (5)基于二维重力数据在离散小波变换域满足压缩感知理论对信号稀疏性的要求,论文将正交匹配追踪算法扩展到二维重力数据重构应用中。通过对EGM2008模型重力数据和实测重力数据分别进行重构实验,结果表明:扩展正交匹配追踪算法能够以50%的采样率和重构误差标准差低于0.7mGal的重构精度,有效地解决二维重力测量数据的重构问题,验证了扩展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应用于二维重力数据重构的有效性,算法性能的评价指标整体上优于样条函数插值法。  (6)基于二维重力数据在快速离散曲波变换域满足压缩感知理论对信号稀疏性的要求,论文将二维重力数据重构问题转化为基于L1范数的基追踪降噪问题,引入了谱投影梯度算法来解决此问题。通过对EGM2008模型重力数据和实测重力数据分别进行重构实验,结果表明:谱投影梯度算法能够以50%的采样率,重构误差标准差低于0.5mGal和信噪比大于30dB的重构精度,有效地解决二维重力测量数据的重构问题,算法性能的评价指标不仅优于样条函数插值法,也优于扩展正交匹配追踪算法。
其他文献
玻璃是一种重要的建筑和装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楼房搭建、汽车生产、家具制造等各个领域,而玻璃切割是形成玻璃成品的一个重要工序。目前,国产的切割系统在精度、速度、可靠
目前在工业生产中主要是通过控制两种物料的流量来配置两种混合气体。传统的气体配比采用针孔调节和电位器调节等方法来产生工业生产用的标准气体,方法繁琐而且精度很难保证。因此,为了实现气体配比的自动化和配比气体的高精度,有必要设计一种高精度的气体配比装置。本文在研究气体检测技术、质量流量配气原理、配气控制算法等问题的基础上利用单片机研发了基于质量流量的高精度气体自动配比装置。为了保证配比气体高精度的要求: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家居智能化已经成为住宅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研究了一种成本较低、操作简单灵活的嵌入式系统,利用现已普遍使用的手机、PDA等便携式终端,
随着海洋开发事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海洋环境监测有了巨大的需求,同时也对环境监测平台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向综合性观测与试验平台方向发展。而现有的海洋环境监测
在模型预测控制方案中引入PID串级控制结构,通过在底层采用常规PID控制,抑制进入系统的干扰,上层采用MPC,获得优良的跟踪性和鲁棒性。这种控制策略综合利用了预测控制的性能
随着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迫切要求人们对高分辨率遥感信息提取进行研究,以满足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信息不断增长的应用和研究需要。然而,传统面向像元的分类方法在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分类时,存在着不能充分利用影像信息、分类精度降低、速度慢等局限性,根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特点,本文提出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研究,在房屋提取实验中提出并使用了一种新的多尺度参数选择方法,提高了参数选择的
由于元器件的老化、灵敏度不够以及信息传递的延迟等原因使得系统普遍存在着滞后现象。时滞系统的状态估计问题广泛应用于信号处理、控制和网络系统中。时滞系统状态估计的研
三相交流感应电机由于其可靠、坚固而且成本相对较低的特性而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各个领域。由于它是一个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系统,当运行过程中某些参数变化时,采用常规控制方式不能及时调整控制参数,无法满足高性能的调速要求。因此设计出高精度、适应能力强的感应电机控制系统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了。本文首先使用逆系统方法对感应电机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可逆性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BP静态神经网络加积分器的方
基于目前机电一体化设备控制系统主要采用国外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以及由PLC和工业控制计算机(工业PC)为核心组成的现场控制总线控制系统。本课题提出以嵌入式微处理器ARM+F
随着服务机器人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服务机器人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广,需要完成的任务越来越精确,应用环境由室内转向室外,运动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这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