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限流器优化配置与继电保护协调优化配合方法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chaowen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电网之间的互联程度越来越高,使得电网短路电流水平不断攀升,甚至可能会超过断路器的开断容量,威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在电网中加装限流器是有效解决电网短路电流超标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为充分发挥限流器的效益,有效的限制短路电流,需要对限电网进行限流器的优化配置。降低断路器开断电流,保证断路器能可靠开断故障是限流器配置的主要目的之一,而现有研究在限流器优化配置过程未考虑到限流器对断路器开断电流的限流效果,因此有必要对计及断路器最大开断电流的限流器优化配置方法开展研究。此外,当电网中加装了限流器,故障时限流器的动作会改变保护元件的测量阻抗以及测量电流,从而导致反时限过流保护和距离保护元件的误动和拒动,需要对含限流器配置的电网中保护元件的定值整定进行研究,以实现保护间的协调配合。为此,本文围绕限流器优化配置方法以及考虑限流器配置下的保护协调优化配合开展学位论文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为准确评估限流器作用后对全网断路器最大开断电流的限流效果,基于节点阻抗矩阵的支路追加法,推导出限流器作用后的节点阻抗矩阵以及含故障点的节点阻抗矩阵,进而建立起线路沿线故障时,断路器的开断电流与限流器配置的数学关联模型。(2)在此基础上,以各主要支路两侧配置限流器的电抗值作为变量,以限流器配置的单位成本对断路器开断电流限流效果最优作为目标,以母线短路电流、断路器最大开断电流以及单个限流器电抗作为约束,建立起计及断路器最大开断电流的限流器优化配置模型。求解过程基于余弦迁移模型和柯西变异的生物地理学算法算法,并针对所建立优化模型中限流器安装在同一输电线路不同侧时对目标函数影响相近的特点,构建并引入多维列向量相邻维度间的二次变异操作,提高了优化算法的寻优能力,从而提出了基于二次变异改进生物地理学算法的限流器优化配置方法。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3)考虑限流器配置对保护元件测量阻抗和测量电流的影响,分析反时限过流保护元件和距离保护元件在配合点之间的配合关系,基于反时限过流保护元件和距离保护元件的配合关系建立约束条件,同时以反时限过流保护的启动电流、时间整定系数以及距离Ⅱ段的时间定值为变量,以全网保护动作时间最短为目标,共同构建起距离保护元件和反时限过流保护元件的定值优化整定模型。根据所提优化模型对算例中的保护参数进行协调优化配合,为验证所得保护参数的有效性,在PSCAD/EMTDC中搭建算例模型,并进行故障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在所求得的优化定值下,各保护能够实现协调配合,体现所提考虑限流器配置下的保护协调优化配合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饮用水的安全是人类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目前多采用氯化或氯胺化消毒来预防水致疾病的传播,保证饮用水的水质安全。氨基酸在水体中广泛存在,在饮用水消毒过程中会与消毒剂作
MicroRNA(miRNA)是内源非编码小RNA,通常长度为21个核苷酸。miRNA来自茎环前体(pre-miRNA),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环境胁迫中通过以序列互补方式对靶向mRNA进行切割或翻译抑
冲击记录仪(Impact Logger)主要用于监测和记录运输车辆中被监控物品在运输过程中所产生或受到的冲击力的大小即冲击加速度,以保证特殊物品运输过程的安全和规范。通过分析和
LJ1和TJ是从天津土壤中分离并保存的两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对多种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对黄瓜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效作用,但TJ防效要优于LJ1。本研究
目的:鲍曼不动杆菌因其强大的定植能力和复杂多变的耐药机制,给临床的抗感染治疗以及遏制院内播散带来了难题。本研究对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了菌落表型、
交流伺服系统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领域,交流伺服驱动器一般采用脉宽调制技术,传统的脉宽调制技术采用固定的开关频率,这会给伺服系统引入电磁噪声和干扰。本文采用随机开关频率调制技术用以降低系统的电磁噪声和干扰,同时研究开关频率的变化对系统电流环性能的影响,据此提出控制器参数校正策略,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本文主要研究随机开关频率调制技术在交流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如下:(1)
目的:探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C3椎板切除、C4-7单开门)与传统颈后路C3-7单开门管扩大成形术临床疗效与术后并发症差别,为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近些年以来,世界各地都意识到了传统火力煤力发电所带来的的各种环境影响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新能源发电快速崛起,作为清洁能源发电,尤其核能发电在这几年发展迅猛,这就使得铀资源需求更加迫切。为了达到国家经济发展对铀资源的需求量,我国目前部分铀矿山的开采深度已越来越深。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铀矿井深部所处的环境也随即更加复杂多变。在目前所研究的状况来看,国内外在多场耦合环境下的氡研究状况几乎很少。因此,本文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光伏发电是太阳能的主要利用形式,对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成为当前新能源发电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光伏发电并网逆变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系统中存在的最大功率点跟踪和并网逆变两个主要的控制问题,分别设计了基于预测控制的控制器,完成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和并网逆变控制。本文的主要工作与贡献如下:首先,针对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预测控制的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
BVOCs(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是植物向大气释放的一类重要气态化合物,能参与大气化学过程和陆地生态系统碳素循环。分析环境因子对BVOCs排放的影响,对科学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