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Rb热原子系综中基于EIT光场存储的实验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l0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量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远距离量子通信网络也随之引起人们的关注。量子中继器对于实现远距离量子通信网络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步,光存储又是量子中继器的基础,因此光存储成为了一个重点研究方向。由于原子有比较长的基态相干时间,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存储介质。光场在原子系综中进行存储的手段包括电磁感应透明(EIT),拉曼双光子过程等,其中电磁感应透明(EIT)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存储手段,利用EIT进行非经典光场的存储可以保持光场的量子态,因此得到人们的广泛研究。  由于热原子系综具有相对简单的实验系统,易于操控,这些优点使得研究者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在热原子系综中找到存储非经典光场的方法。本文在87Rb热原子系综中进行了相干光场存储的研究,为下一步在热原子系综中进行非经典光场的存储提供了实验基础。另外,我们利用环形倍频腔将795nm红光倍频产生397.5nm的紫光,将其作为参量下转换的泵浦光,为下一步产生纠缠光源提供了实验基础。  本文在87Rb热原子中利用EIT效应开展了光场存储和释放的研究,为了获得较高的存储恢复效率以及抑制存储过程引入的额外噪声,进而实现连续变量光场存储的高保真度,我们选择单光子红失谐650MHz,进行了双光子失谐对慢光和光存储恢复信号影响的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有:  (1)简单介绍了EIT效应和基于EIT效应的光存储的研究。  (2)在87Rb热原子中,利用EIT效应进行了探针光存储和释放的实验研究。选取单光子红失谐为650MHz时,研究了双光子失谐对光存储以及光脉冲延迟的影响,并对实验中观察到的脉冲形变进行了理论分析。测量结果表明:双光子失谐在0.5MHz之内时,光存储恢复信号和光脉冲延迟较为明显,此时慢光形状与理论基本符合,但光存储恢复信号会随着双光子失谐的增加而出现形变,这是多个子EIT系统互相干涉造成的。  (3)实验研究了双光子共振和双光子失谐情况下,探针光的存储恢复信号形状和恢复效率随存储时间的变化情况。测量结果表明:双光子共振情况下,探针光的恢复信号形状随着存储时间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而在双光子失谐情况下,恢复信号形状随存储时间增加出现了周期性形变,这是多个子EIT系统之间相互干涉造成的。  (4)我们利用环形腔进行了倍频的实验研究。当泵浦光注入415mW,795nm的红光时,倍频产生67.5mW,397.5nm的紫光,将其作为参量下转换的泵浦光,为下一步产生纠缠光源提供了实验基础。
其他文献
Mg-Al合金由于有许多优异性能,所以应用广泛。但其高温强度和韧性等力学性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Mg-Al合金中添加Sc元素会产生晶粒细化作用,能较好地改善合金的强韧性。为了分
本文简要介绍了从经典理论到半经典理论的场发射理论线索。通过引入基于非平衡格林函数的量子动力学,构建了新的场发射理论框架,模拟了金属场发射,不考虑库仑相互作用和考虑库仑
纳米氧化锌是带宽3.37eV的宽带半导体材料,以其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在太阳能电池,传感器,光催化材料,量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量子尺寸
EAST(HT-7U)是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独自建成的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克马克装置,用于研究受控核聚变,这种大型的实验装置牵涉的学科领域多、工程系统多。它
学位
本文着重对半导体结构在飞秒激光激发下的一些激发强度相关的非线性区域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半导体能带结构的特点,针对间接带隙和直接带隙光学性质的不同,对Si基金半肖特
实验成功地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BEC)中观测到亮孤子和暗孤子,从而有关非线性物质波的研究成为人们广泛研究的热点之一。BEC 形成以后可以用基于平均场理论的Gross-Pitaevsk
细菌视紫红质(Bacteriorhodopsin,或bR)是盐生嗜盐菌(Halobacteriumsalinarium)等细菌的跨膜蛋白质,它是一种对光具有奇异光敏特性的生物分子材料,因自身优良的光学特性在近些年引起科学家以及同行们的广泛注意并展开了深度研究,在光子学器件以及信息存储方面也有着优良的应用前景。在本论文中,我们对细菌视紫红质聚合物复合膜的光学性质作些讨论,并进行了在图像显示及光开关器
量子色动力学(QCD)现在被公认为是研究强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根据QCD的渐进自由特性,在高能区,强相互作用体系借助于微扰论是可以计算的,对于中低能强相互作用系统,由于微扰论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