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形体是胞内寄生菌,可寄生在人或牛羊等宿主的血细胞、粒细胞内,导致宿主发热,白细胞、粒细胞减少,多功能脏器衰竭,严重者导致死亡。蜱是无形体主要的媒介生物,在青海省活动活跃,本实验对青海地区蜱种的分布情况与无形体携带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蜱的分类鉴定。2017年4-8月在青海省13个县市用布旗法采集蜱,通过形态学并结合16S rRNA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蜱的分类。本研究共采集蜱1959只,分别属于血蜱属和革蜱属,包括青海血蜱(H.qinghaiensis)1141只,银盾革蜱(D.niveus)786只,野兔血蜱(H.leporispalustris)32只,青海血蜱占总数的58.24%,为优势蜱种。无形体巢氏PCR方法与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分析无形体不同种GroEL基因序列,选取保守序列设计巢氏PCR与荧光定量PCR两种引物,用巢氏阳性模板构建的标准质粒,建立检测无形体病原的SYBR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敏感性、重复性、特异性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度高,可以最低检测到1x10copies/μL的标准质粒,比巢氏PCR敏感10倍;变异系数均小于2%,重复性好;用阳性模板与其他四种病原体做DNA模板,除了阳性模板外其余都是阴性,特异性良好;建立的标准曲线斜率为-3.21,R~2=0.994,表明阈值与模板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青海蜱传无形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将同一地区的同一蜱种以10只为一管分装,得到211管蜱样本。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蜱样本携带的无形体病原,检测出45个无形体阳性,感染率2.50%,大通县无形体感染率最高6.44%,统计学分析不同地区与不同蜱种之间差异率P值均小于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巢氏PCR扩增出22个阳性片段,感染率1.17%。核苷酸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本实验发现了14个牛无形体(A.bovis),与澳大利亚株K2425499同源性为99%,8个羊无形体(A.ovis),与CP015994、KJ410289、MG869402和MG383808同源性为95%,与这四株为姐妹枝,为青海地区的牛、羊无形体流行病学提供了数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