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为日益崛起的“世界工厂”,出口导向行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原料、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中国制造”固有的成本优势有所削弱。尽管在短期内,依靠要素价格的比较优势仍然可以维持我国出口贸易的基本规模甚至有限增长,但是如果出口部门不能够提高其要素生产率,则长期竞争优势堪忧。同时这一问题也涉及到国内产业发展政策的导向问题:是否继续扶持出口行业发展,如何引导出口结构调整、出口产业升级等,成为中国经济所面临的现实挑战。本文将从出口部门技术效率变化的视角来为上述问题的回答提供佐证。利用中国制造业2001-2011年面板数据,本文使用包含劳动、资本、能源三种投入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构建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中国出口导向行业及其他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相对技术效率,并分析其随时间的变化路径及趋势。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1年间我国出口导向行业的平均技术效率高于其他制造业细分行业,然而近年来部分出口导向行业的效率优势有所丧失,开始被非出口导向行业赶超;2)纵观出口导向行业内部,在行业发展初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技术效率较高,但近两年来已经被迅速发展的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超过,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技术效率有所提高,但相对效率水平仍然较低;3)随着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素流动日益自由化,行业之间的技术效率差距逐渐缩小,有趋同化的趋势;4)在众多技术效率的外生决定因素中,出口依存度对制造业效率具有最为显著的正向积极影响。研究同时发现,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越高,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比重越大,行业内企业数量越多,则该行业相对其他行业而言技术效率越高。与上述因素的影响方向相反,资本开放度对制造业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即外商及港澳台资本在所有实收资本中的比重越高,该行业的相对效率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