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到来,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都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获取和组织地理信息的能力,我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也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为了顺应高考越来越注重能力考核的理念,针对我国高三文科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较差的现实,也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探讨培养高三文科学生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概念、能力组成、能力特点以及心理机制;通过学生版问卷和教师版问卷,调查影响高三文科学生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高三文科学生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对策。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交代了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研究背景主要从地理学科自身特点的要求、国际地理教育发展的要求、我国课程改革纲要及课程标准、高考地理考试大纲以及我国高三文科学生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现状五个方面叙述。第二部分阐述了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教育理论基础,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以及顺应时代发展最新提出的新课程理念。第三部分分析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界定了相关概念;认为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由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的技能、智能及元认知能力组成;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特点主要有整体性、层次性等;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认知过程机制和调控过程机制两部分。第四部分为问卷调查与分析,通过学生版问卷和教师版问卷,运用SPSS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得出影响高三文科学生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两类因素:教师因素和学生因素。第五部分提出提高高三文科学生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对策。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培养高三文科学生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原则,并且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提出提高高三文科学生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对策。第六部分是结束语,包括本文研究结论,以及本研究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