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和基于多孔碳纳米材料的氧还原反应电催化剂的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石燃料的逐渐枯竭以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等相关环境和能源问题导致全球对开发可持续能源的需求日渐增加。太阳能、水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是目前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然而这些能源的不稳定性和不宜存储性,使得开发具有高功率和高能量密度的新型储能系统迫在眉睫。燃料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是用于电化学能量转换和存储的最有效和最可靠的技术之一。本论文主要研究具有良好电化学性能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和具有优良氧还原反应催化性能的新型电催化剂,并用于组装锌空气电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微波辅助法制备了一系列NaNixCo1-xPO4电极材料,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NaNi0.33Co0.67PO4·H2O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 Ag-1时,其比容量可达828F g-1,当电流密度增加10倍后,电容值依旧保持在88.7%以上,具有很高的倍率性能。将该电极材料用于组装不对称超级电容器,该超级电容器在374.95 W kg-1的功率密度下能量密度可达到29.85 Wh kg-1,在24.37 Wh kg-1的高功率密度下能量密度为7500 W kg-1。该电容器还具有长期循环稳定性,在经过10,000次循环后,电容值仍保留了 76.9%。2、以2,2’-联吡啶和对二氯苄为单体合成了富氮超交联聚合物,经碱活化、高温处理得到了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的氮掺杂多孔碳材料。通过对煅烧温度和碱量的调节得到最佳电极材料N-HPC-8-2,其比容量在0.5A g-1时可以达到302 F g-1。在5000次循环后,比容量依旧保留了 96.2%。将其组装成对称电容器后,当功率密度为151.7 W kg-1时,双电层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可以达到12.61 Wh kg-1。在10000次循环后,电容值依旧保持80%。3、通过自牺牲模板法制备了含铁的N,S双掺杂多孔碳纳米片。测试表明,Fe@S,N/C-800催化剂对ORR反应具有高催化活性,良好的甲醇耐受性和在碱性环境下优良的循环稳定性。同时该电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使得活性位点充分的暴露,进而加快电解质离子的转移。使用Fe@S,N/C-800作阴极制备的液体锌-空电池拥有较高的能量密度(130.2 mW cm-2),高开路电位(1.44 V)以及优良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引起女性死亡的重要病因,研究乳腺癌相关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类中,MERIT40基因所在位点是首个被发现的三阴性乳腺
植物的细胞代谢能可以表征植物的生理活性和源库状况。通过测定两种桑科植物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和桑树(Morus alba)在标准霍格兰营养液、铵态氮:硝态氮为1:1调整型霍
当代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之中,社会转型是社会结构的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它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引发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即转型
提高等离子体加料效率和加料深度是托卡马克磁约束聚变装置实现高约束稳态运行的重要目标。目前,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已经开展了大量有关等离子体加料的实验研究,然而数值模拟工
车辆自组织网(Vehicular Ad Hoc Network,VANET)是一种特殊的移动自组织网络(MANET:Mobile Ad hoc network),在未来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ITS)中有广泛
本文研究了无割边无环的连通图G =(V,E)的Tutte多项式和Jones多项式的极端项系数。设ti,j为图G的Tutte多项式T(G;x,y)中xiyj项的系数。我们通过色多项式的圈格和流多项式的键
本文主要考虑以下初边值问题其中,f(x)描述了一类理想化的静电微机电系统(MEMS)模型中的弹性薄膜的介电常数剖面,λ>0与施加在系统上的电压相关。我们首先给出该问题的数学建
为了满足中国的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和发展的低碳化需求,核能作为一种能够取代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洁能源被我国愈加重视。在核电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设计的球床模块式高温气
随着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lectrolyt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商业化不断发展,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船舶上的应用也提上日程。相对于内陆环境,质子交换膜燃料电
目的探讨3-溴酪氨酸在哮喘小鼠肺泡灌洗液及尿液中含量的变化及与哮喘的关系。方法Balb/c雌性小鼠48只,6~8周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4只。实验组于实验第1天和第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