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水平、原因及影响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ajiang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汉时期农业生产技术是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非常关键的一个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生产工具不断改进、新的耕作方法的推广和应用、各地农业生产经验的相互交流、以及封建政府对促进农业生产的重视,无一不促进两汉时期农业精耕细作优良传统的形成。本文通过分析汉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水平、原因及影响等方面,阐述汉代农业生产技术的重要性。  由于汉代人口有较大增长,政府扩大土地开垦范围,但还是存在扩展农业区域和提高粮食产量的局限性。于是,政府努力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就成为解决人口迅速增长,并缓解粮食供给问题的最优方法。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还对汉代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三者是紧密相连的,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整个汉代社会的全面发展。所以研究汉代农业生产技术这一领域的课题是必要的。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对汉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深层次的研究。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汉代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成果,包括汉代农学文献资料的整合,以及汉代农业生产技术改进与发展概况。第二部分是对汉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水平研究,通过与春秋战国秦朝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比较、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和同一时期国内外农业生产技术的比较,突出汉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较高水平。第三部分是对汉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原因分析,包括政府的鼓励政策,其中包括政府推行“重农”政策、政府重视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冶铁政策;农学的发展与农学家的贡献,其中包括农学思想著作、农学家的贡献和天文学、数学的贡献;社会分工的发展,包括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作用和工匠职业的产生对农业生产技术的促进;以及农业生产经营者文化素质的提高。第四部分是汉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影响,包括在手工业方面的影响、商业方面的影响、国内农业的互相促进融合以及对国外农业生产技术的影响等方面。最后对本文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提出仍需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以上各部分的研究论述总结汉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学术史地位。
其他文献
朱希祖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历史学家。他的治学范围广,跨度大,涉及文学、史学、小学、经学、文献学、考古学等多个门类。本文主要介绍他的史学研究方面的成就。他注重史官建置
本文从人物与时代关系的角度,对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南唐国(937-975年)的创立者李昪(888-943年)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全文约8万余字,除引言和参考文献外,共三节正文。
波特兰高技术产业区起步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美国著名的高技术产业区。波特兰走出了一条地区没有著名大学存在的前提下,地区高技术产业也
王阳明的亲民思想来自《大学》。《大学》首章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前人多认为这是全篇之纲,极其重要。然而其中“在亲民”,宋儒谓当改作“在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