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力在框架码头排架中的分配与传递规律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xssss1111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对长江航运的愈加重视,内河框架码头在“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本文以重庆果园港二期工程为依托,结合“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山区河流渠化河段港口码头建设关键技术研究”(2012BAB05B04),通过室内大比尺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水平力在内河钢护筒嵌岩桩框架码头横向排架中的分配与传递规律。具体地,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研究成果包括下列方面:(1)通过框架码头大比尺模型试验,得出各排架横梁中和轴的水平位移,采用简化弹性地基刚性梁算法,获得水平力在码头排架上的分配系数规律。与现行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 167-1-2010)相比,内河框架码头与沿海高桩码头水平力分配规律基本相同。由于框架码头结构高度大,当水平力作用在最低层系缆层时,排架顶点位移最小,结构整体相对刚度最大,造成水平力在受力排架上的分配系数最集中;当水平力作用在边跨最底层时,得出最大分配系数为0.505。因此在设计中将水平力简化至计算平面排架计算时时,可将该工况作为控制荷载,水平力可按实际受力的0.505进行选取。(2)通过分析比较试验结果和数值计算结果,对比码头结构其他构件上的结构变形,桩基上的应变变化最为明显;应变曲线在纵横撑位置出现了明显的突变,得出纵横撑的使用,与传统高桩码头相比,既可以增加码头结构的整体刚度,也可以使内力的传递途径从仅通过横梁的单一传递变成各个横向构件的共同传递。(3)根据超静定结构在传力分配时遵循“就强原则”和“就近原则”,水平力主要通过相邻的横向构件传递给桩基:当船舶撞击力在高、中水位,水平力主要通过横梁、横撑传递给桩基;当作用在中低水位时,水平力主要通过钢横撑传递给桩基;除了通过受力横向构件传递水平力外,还通过纵向构件向相邻排架传递,使结构共同承担水平力。通过纵向构件的应变曲线可以得出,水平力作用位置越高,纵向构件的变形越明显,码头结构的空间特性更为明显。(4)运用能量流理论,以结构构件的应变能为判断标准,得出水平力在框架码头中的主要传递路径:随着水平力作用位置的下移,桩基的最大应变能从后排桩基转移到了前排桩基;当水平力作用在高水时,结构的主要路径是受力构件——相邻的横向构件——后排桩基;当水平力作用在低水位时,主要路径是受力构件——相邻的横向构件——前排桩基。分析了构件应变能与结构受力的合理关系,能量聚集主要出现在桩基以及结构直接受力位置,包括前、后排桩基、靠江侧横向构件以及后排桩基纵向构件。在结构设计中应重点考虑上述构件的受力特性,通过上述构件的力学系能作为突破口进行结构优化。
其他文献
本论文实现了采用Android平台、无线TCP/IP、Wi-Fi和GPRS网络技术的电梯远程监控系统和采用ZigBee无线通讯技术的无线轿厢通讯系统。解决了现有远程监控系统中监控平台安装繁
狼蛛广布于各类陆生生态系统,是一类真正的地栖游猎型蜘蛛。目前世界共有120属2391种,中国已知26属293种。豹蛛属是狼蛛科的第一大属,全世界已知557个种,中国已知126个种。豹
以民勤绿洲植被优势种胡杨、沙枣、小叶杨、梭梭、柽柳、白刺、红砂、芦苇、碱蓬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试验、室内实验和数据分析,采用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首先拟
建筑与工业、交通三大行业是能源消费的重要领域,同时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自2012年起,中国工业化步伐有所放缓,城镇化进程依然稳步推进,这意味着工业领域的节能潜力
浸润特性是固体材料表面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属性,大量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它主要取决于材料表面的微观几何结构以及材料表面的化学成分和性能。近些年来,尤其是超疏水性表面在
在当前环境下,玩具以及婴幼儿护理产品的出口贸易壁垒日趋严重,2013年欧盟大幅度提高玩具限值以及有害物质种类数量,从最初的8种重金属扩大至目前19种化合物,同样的,婴幼儿护
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是一种类泛素蛋白,可在干扰素刺激下由isg15基因编码产生。其在序列、结构和功能上均与泛素类似,能够通过酶级联反应共价修饰靶蛋白。ISG15及其类泛
近年来,石油作为现在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和化工原料,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提高石油采收率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为了提高石油采收率,三次采油技术中的
近年来,相对于哺乳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家禽输卵管生物反应器在转基因技术和生物制药研究方面具有更广阔的研究前景。哺乳动物乳腺作为生物反应器存在很多缺点,例如家畜时代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交通行业的发展也十分迅猛,在交通运输量日益剧增的今天,沥青面层上承受的车辆荷载逐步增大,其增大量远远的超过了许多公路的交通量预测。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