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微博议程设置与公共议程关系研究——以方舟子质疑韩寒代笔事件为例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jie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新闻无处不在,信息也无处不来,尤其是融合手机软件推广于一体的微博平台,几乎让每一个拥有手机的人随时随地编辑、浏览和转发身边的每一件奇闻异事。因此,微博也铸就了不少“草根记者”,同时还颠覆着当下社会舆论的产生和发展,至今为止也造就了不少公共事件。可以说,微博,带来了更为新颖、亲切、人性化的社交方式,同时也带来了问题重重的社会舆论的大平台。   正是由于微博的广泛应用,其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视。由微博时代带来的“大众传播”模式的舆论缺陷也亟需各界理论的探讨和研究。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从记者微博如何进行合理的议程设置为切入点,结合公众议程的相关理论,力求从传播学的角度为当下由微博引起的公众舆论失控状况做出正确的导向性启示。   据调查表明,微博公共议程设置的类型多是负面新闻、敏感事件聚集型以及感情色彩聚集型两种类型,这表明公共议程设置与微博媒介议程设置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从整体上的对比分析来看,记者微博议程设置对方韩大战中的微博公共议程就有着直接、正面的影响和作用,记者微博议程的设置不仅可以引导公众去思考什么,而且还能影响到公众如何去思考,总的来说,公共议程设置类型与记者微博议程设置有着趋同关系。   最后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记者微博议程的设置对记者职责进行了重新思考,得出以下结论:(1)微博记者应谙练并运用多媒体进行写作和报道;(2)微博记者应具有全方位强化新闻深度报道能力;(3)微博记者应具备更高的职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并准确分析处理信息;(4)微博记者应具备洞察潜能以及自我更新知识构架能力。
其他文献
期刊
新的需求催生新的生产,新的科技改变传播媒介,从口耳相传到如今的媒介与生活相伴相生,每一次媒介的发展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问
网络Web2.0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给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带来了新的生活和交友方式,其中校园SNS(SocialNetworkSites)在兴起的几年内就以病毒传播的方式迅速成为大学生网上社交的主要手
微博营销的价值已经在国内外被广泛的证明与实践。各种对微博营销案例、操作建议的探讨在学界和业界都成为热潮。而本文试图从“拟人化”传播这一创新视角对微博营销展开讨论
期刊
基督教新教从清朝嘉庆年间传入我国以来经历了漫长时间的传播。本文试图通过对改革开放后基督教在河南省清丰县一个村庄里的传播活动为个案,结合乡土社会背景,运用恰当的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