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术后角膜形态和前房深度及眼轴长度变化研究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ff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角膜塑形术矫治近视过程中角膜前后表面形态、厚度、和前房深度及眼轴长度的变化情况。   方法: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自愿接受角膜塑形术矫治的近视患者,共14名(28只眼),3男11女,平均年龄25.2±1.9岁,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2.53±0.89D,入选对象近视屈光度需在-1.00至-4.00D之间,散光不超过-1.00D,未有眼部疾病。受试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梦戴维,欧普康视公司),晨起摘镜。角膜前后表面形态、厚度、和前房深度用Pentacam分析系统进行测量;眼轴长度用IOL-Master进行测量。受试者在角膜塑形镜初次试戴前或试戴后一周进行角膜塑形术前的初始参数测量。除接受初始测量外,受试者均接受本研究的随访检查测量,包括戴镜后1天、4天、1周、2周、1月。下午测量时间均选在摘镜后七至八小时。此外,为更加准确地确认眼轴长度和前房深度的变化趋势,这两项参数还需在初次测量目的早上8点至9点进行,在戴镜后1天、1周、1月清晨摘镜后半小时至一小时进行。   结果:   (1)与戴镜前相比,角膜单眼裸眼logMAR视力值在角膜塑形术后第1天变化了-0.41±0.20D(P<0.001),在第4天时变化了-0.68±0.23D(P<0.001),1周,2周及1月时的变化与第4天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塑形术后1天近视屈光度(Observed refractive error,ORE)等效球镜值下降了1.19±0.45D(P<0.001),在第4天下降了1.72±0.66D(P<0.001),在1周时下降了2.06±0.76D(P<0.001),在2周时下降到最大幅度2.16±0.79D(P<0.001),1月时下降值为2.12±0.69D,其中戴镜后2周、1月变化与1周时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与戴镜前相比,角膜前顶点屈光度(Anterior apical cornealpower,AACP)在戴镜后第一天就变化了-0.95±0.53D(P<0.001),在第4天时变化达到-1.66±0.89D(P<0.001),之后变化与第4天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前表面水平子午线曲率半径(Anterior radii of cornealcurvature in horizontal meridian,ARh)在戴镜后第1天变化就有统计学意义(0.09±0.07mm,p<0.001),在第4天时其值增加了0.17±0.09mm(p<0.001),之后变化与第4天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前表面垂直子午线曲率半径(Anterior radii of corneal curvature in vertical meridian,ARv)与ARh存在相似的变化趋势。(3)角膜塑形术后,角膜后表面顶点屈光度(Posteriorapical corneal power,PACP)和角膜后表面水平子午线曲率半径(Posteriorradii of corneal curvature in horizontal meridian,PRh)变化在1个月的随访研究中并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151和P=0.055)。在随访期各相应测量时间段,角膜后表面垂直子午线方向曲率半径(Posterior radii of corneal.curvature in vertical meridian,PRv)变化与戴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1)。(4)在角膜最薄点处,与戴镜前相比,戴镜后第4天角膜厚度变化了-3.71±3.62μm(p<0.001),在1周时厚度变化了-6.35±6.41μm(p<0.001),2周及1月时的变化与1周时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角膜2mm直径环处,戴镜后2周时厚度变化了-4.45±5.72μm(p<0.001),1月时变化与2周时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角膜4mm直径环处,仅在戴镜后第4天时角膜厚度比戴前增厚(3.39±4.33μm,p<0.01)。(5)角膜塑形术后,与戴镜前相比,角膜矢高(Sagittal height,Sag)变化在第1天时变化了2.24±1.83μm(p<0.001)、在第4天时变化了5.55±3.07μm(p<0.001),之后的1周、2周及1月变化与4天时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Munnerlyn’s公式计算所得的预计屈光改变值(Predicated refractive change,PRC)在第1天时就达到0.91±0.71D(p<0.001),但小于第1天时的ORE变化,4天时达到1.90±1.21D(p<0.001),其值略大于4天时的ORE变化,在1周时为1.88±1.06D(p<0.001),其值小于相应测量时间的ORE变化(2.06±0.76D),在2周及1月时PRC分别为2.11±1.04D及1.88±0.90D,也均略小于相应测量时间的ORE变化。PRC在1周、2周及1月时的变化与4天时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与戴镜前相比,除1天外,在所有的测量时间点,中央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均有所减小(p<1.001)。   结论:   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改变角膜前表面形态而矫治近视的进程主要发生在戴镜后1周内。角膜塑形术后早期就会使角膜前表面形态发生改变,而不会改变角膜后表面形态,即角膜塑形术过程中并不伴随着整个角膜的弯曲。用Munnerlyn’s公式计算所得的预计屈光改变值不能完全地解释角膜塑形术矫治近视的效果。角膜塑形术后眼轴长度和前房深度有所减小,它们的减小可能也在角膜塑形术矫治近视屈光不正的过程中起到了微小的帮助。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