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振动抛光材料去除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几年,光学复杂曲面元件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但同时人们对其加工精度以及表面质量的要求随之也越来越高。由于硬脆材料的脆性较大,加工时在磨粒作用下易发生断裂,因此其加工机理比较复杂,而脆性材料延性域加工机理更加复杂,国内对超声振动抛光延性域加工的条件尚无深入的研究,将此新工艺用于各种硬脆性材料的加工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本文通过抛光垫的孔隙内外分别研究并创建了材料的去除模型,分析了超声振动抛光材料去除比普通抛光材料去除快的主要原因;以及通过对单颗、多颗磨粒作用创建物理模型,分析了脆—塑性去除模式迁移的临界条件,阐述了抛光速度降低和抛光极限产生的原因,并对模型都做了实验验证;最后运用正交实验对超声振动抛光参数进行了实验优化。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具体如下:(1)研究了材料的去除机理:首先通过对抛光垫的分析,计算出抛光垫孔隙部分和平整部分贮藏的磨粒颗数,对抛光垫孔隙与平整部分分别研究建立物理模型;然后将其之和作为材料的去除率模型;最后设计实验采用Inconel718镍基合金材料验证得到的物理模型的合理性,并与传统抛光比较,得到超声振动抛光材料去除比传统抛光材料去除快的主要原因。(2)研究了脆—塑性去除模式迁移的临界条件及变化规律:首先通过Hertz弹性接触理论得到单颗磨粒入侵深度得物理模型,并与工件材料的临界加工深度作比较,得出脆—塑性去除模式迁移的临界条件;然后在单颗磨粒作用模型基础上得到多颗磨粒作用物理模型,通过MATLAB分析得到抛光参数对材料塑性形变量的影响规律,并阐述了抛光速度降低和抛光极限产生的原因;最后设计实验采用氧化铝陶瓷材料验证了得到的结论,并得到超声振动抛光的抛光速度与抛光精度远远高于普通抛光的结论。(3)运用正交实验对超声振动抛光参数进行优化:首先在自行搭建的抛光装置利用正交实验法进行工艺参数对单项工艺指标的影响实验,分析了其影响规律;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的理论解决了超声振动抛光在多项工艺指标下的工艺参数优化问题;最后进行了最优方案的实验验证。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镁合金是迄今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在国民经济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镁合金存在强度不高、塑性变形能力差以及耐蚀性不好等问题,已成为扩大镁合金应用的障碍,其中,细晶化是提高镁合金强度以及其它使役性能的重要途径,变形镁合金坯料的细晶化将有效改善坯料变形过程中的成形性,同时也将显著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超声作为一种金属熔体预处理的重要方法可明显细化镁合金凝固组织,同时也有显著的
聚苯胺(Polyaniline,PANI)作为一种导电聚合物,不仅具有在空气中稳定性好、导电率优良的特点,而且还具有独特的电化学性质和化学传感性能。将PANI与无机物纳米粒子进行复合是改善和提高其物理、化学性能常用的方法,特别是将贵金属与PANI复合。相对于纯的PANI而言,贵金属与PANI的复合物在化学传感、电催化等方面的活性均有明显提高。在本论文中,我们通过微流控液滴技术制备了单分散性好、形貌
经济知识时代的到来对教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阶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协作问题解决能力在教育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学习者需要学会解决问题以及学会与人沟通,才能应对未来生活和工作中复杂的、协作的和不确定性的问题。从理论上看,协作问题解决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的适宜学习方式,它能促进学习者对知识形成深度理解,从而形成迁移性地协作解决问题的技能。但是,在协作问题解决学习的实践中,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