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保障问题一直是民生问题中的焦点问题,也一直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障理论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思想基础,因此,梳理和研究社会保障理论对建设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意义重大。本文分四部分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保障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流派和观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流派,分别为民主社会主义流派、经济自由主义流派和中间道路学派。民主社会主义流派大致包括德国的“讲坛社会主义”、英国的“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福利国家论等,其主要观点是主张国家对社会保障进行干预。经济自由主义流派主要有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流派,其基本观点是主张社会保障按照市场原则实行,反对国家对社会保障的干预。中间道路学派试图沟通起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鸿沟,主张以本国社会经济的实情为依据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的适当安排。 第二部分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保障思想。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必然由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来缓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部分转化为社会保障基金,有效欺骗了工人阶级,掩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社会主义保障理论的基本原则,即将社会公平作为最终价值追求和目标,并通过两种生产、两种功能阐明了社会保障对于社会生产的积极促进作用,并认为社会保障基金是对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种必要扣除。 第三部分主要对马克思社会保障理论和西方社会保障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第一,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将效率和公平隔离开来,马克思用整体化的研究方法,对社会生产的效率和公平进行了整合。第二,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保障理论的效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是将社会保障基金看作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的需要而主动扣减社会总价值的一部分用以保障劳工的权益。第三,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理论对国家作用的认识因不同流派而差异显著,马克思社会保障理论始终认为国家是推动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第四,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的创新在最近三十年却又可喜的成果,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更是促进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 第四部分主要探讨马克思社会保障理论当代价值。马克思社会保障理论对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研究和研究内容系统化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指导意义主要在改善民生,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保障原则,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保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