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骨细胞形成抑制因子(OPG)的表达纯化及功能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wx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破骨细胞形成抑制因子(osteoclastogenesis inhibitory factor,OCIF或称osteoprotrgerin,OPG)是最近发现的具有降血钙作用和防止骨流失的一种新的可以调节骨密度的分泌型糖蛋白。OPG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蛋白质,具有很高的研究意义和开发价值。目前,OPG主要是通过CHO细胞表达体系来表达的,但这种方法表达量低,且成本高。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探索一种或几种理想的表达系统用以大量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蛋白。 破骨细胞形成抑制因子(OPG)对骨的重建与再吸收有重要调节作用,其TNF结构区行使抑制破骨细胞形成与活性的功能。通过PCR将该区基因片段扩增出来,命名为OPG-T。为了探讨利用大肠杆菌大规模生产重组OPG蛋白的可能性,将OPG、OPG-T及突变体基因OPG-372插入表达载体PET-28a质粒多克隆位点,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中分别进行表达研究。结果表明OPG和OPG-372存大肠杆菌中表达量较低。而OPG-T能得到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包涵体经变性复性后,亲合层析获得重组蛋白。纯化的产物作为抗原免疫兔,得到较高特异性的兔源多克隆抗体。利用小鼠降血钙实验检测所表达的重组蛋白OPG-T的活性,结果表明该蛋白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由于大肠杆菌体系表达OPG不是太理想,我们将破骨细胞形成抑制因子OPG及变体OPG-372基因克隆于昆虫病毒转移载体pBacPAK8中,获得重组转移载体pBacPAK8-OPG、pBacPAK8-OPG-372,将它们与线性化的Bm-BacPAK6病毒DNA共转染家蚕细胞,经体内重组,挑斑筛选,获得Bm-OPG和Bm-OPG-372重组病毒。经Southern Blot分析,表明两种重组病毒基因组中分别含OPG和OPG-372基因。将Bm-OPG和Bm-OPG-372重组病毒分别在家蚕细胞和幼虫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OPG、OPG-372基因被表达,并发现家蚕细胞表达的rh-OPG、rh-OPG-372分子量分别约为43kD和42kD,而在家蚕幼虫的表达产物分别约为55kD和46kD,rh-OPG在家蚕幼虫的表达产物还有二聚体的形式。 为了对OPG在家蚕表达体系中的表达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利用
其他文献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战略发展措施就是知识产权的运营战略,知识产权运营能够盘活企业无形资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不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开始重视知
人员密集场所是火灾危险最大、火灾危害最大、人数死亡最多的场所,其消防安全监督非常关键,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高分辨率数字电位器电路的定量分析,找出了最佳线性的电位器电阻比值。应用到甄别器电路代替传统的高精度机械电位器,达到远程阈值自动调节的设计目的。测试表明,该数字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脂多糖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RAW264.7细胞,脂多糖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用不同浓度姜黄素进行干预,ELISA法检测培养
针对全球电离层延迟建模中传统串行处理方法效率低等问题,研究了基于全球分布的IGS跟踪站和iGMAS跟踪站观测数据实现全球电离层建模并行解算的基本方法、流程及策略。在Bernese软件基础上研制了一套iGMAS全球电离层延迟建模软件。为了验证并行解算方法的正确性和计算效率,利用全球200个左右IGS跟踪站和6个iGMAS跟踪站2014-08-20-2014-09-06共7周的观测数据,解算了快速电离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据谢桐报道,至1989年底,全国正在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达4028人[1]。近年来。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越来越多。作为这样一个特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