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预压碟簧的自复位拉索支撑滞回性能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e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全球工程抗震水平的不断提升,由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的数量已经大幅下降,这说明现代抗震设计方法已基本实现了“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然而,传统的抗震结构体系多采用延性结构,在震后往往会产生较大的不可恢复变形,不仅导致建筑使用功能中断,还给震后修复带来极大困难,造成了高昂的经济代价和时间成本。为此,国内外学者近年来陆续提出了一些具有震后自复位功能的结构与构件,通过运用各种恢复机制,帮助结构在地震后免于修复或稍加修复即可恢复初始设计功能,自复位支撑就是其中一类。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预压碟簧的自复位拉索支撑系统(Pre-Pressed Spring Self-Centering Cable Brace,PS-SCCB),由自复位系统、耗能系统和拉索组成,其中,自复位系统采用预压碟形弹簧组;耗能系统采用摩擦机制;拉索轻质、高强,作为支撑构件应用于结构时可减小结构地震响应。采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 PS-SCCB的滞回性能。主要工作如下:(1)阐述了 PS-SCCB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理论推导了其荷载—变形公式,建立了启动荷载与结构侧向变形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能量耗散和等效粘滞阻尼比的计算方法,探讨了控制参数对PS-SCCB力学行为的影响。(2)对PS-SCCB的拉索、自复位系统和耗能系统等3个子系统进行了循环加卸载试验,结果表明,高强钢绞线具有承载力高、弹性变形能力强的特点,在PS-SCCB加载过程中始终保持弹性;基于碟簧组的自复位系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始终保持弹性,没有出现残余变形和刚度损失,具有稳定的工作性能;摩擦系统在经历多次加载后几乎没有摩擦力损失,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螺栓扭矩与摩擦力基本呈线性关系。(3)对PS-SCCB整体构件进行了循环加卸载试验,结果表明,当碟簧组预压力不小于摩擦力时,PS-SCCB能够实现完全自复位;反之则PS-SCCB无法实现自复位。PS-SCCB在多次加载后螺栓出现了松动,对耗能不利,通过二次拧紧螺栓可迅速恢复PS-SCCB的耗能能力。当碟簧受力接近弹性极限时,PS-SCCB将出现刚度强化,但轻微的刚度强化不影响PS-SCCB的自复位性能。(4)建立了 PS-SCCB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研究了不同摩擦力和碟簧组预压力组合对PS-SCCB滞回性能的影响。
其他文献
生态美学是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具有生态活性思维的美学范式,它吸收中国古代美学的合理内核,对传统美学主客二分的主体性机械思维进行修正和超越。生态美学的研究,对于新世纪
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关系密切,它提供给人类较为充足的自然资源、生存空间以及物质条件,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甚至决定着社会经济发展
近年随着健康管理/治未病、休闲养生、疾病康复等健康产业发展日益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一度面临生存危机的疗休养行业也随之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然而如何与时俱进地促进
会议
函证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近年来由于函证程序不当引发的审计失败案例众多,暴露出函证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文章研究了2017—2018年中国证监会查
营业税是除增值以外,占我国税收比重第二大税种。此次全面营改增,中小企业作为我国重点减税主体,其地位和意义明显突出。本文基于营改增的必要性和中小企业的现状分析,从影响
分析了鱼雷在海战中的作用、舰船尾流的声学物理特征、声尾流自导鱼雷的制导原理和导引弹道及其特点。介绍了人造舰船尾流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以及该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Web2.0技术的兴起和网络社交服务的迅速普及,以"提问-回答"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网络问答社区应运而生。而在五花八门的问答网站中,"知乎"是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中,开关电源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具有轻量体小、功耗低和转化效率高的特点,但它在开始普及的时候,不但功率因数低,而且对电网和周边设备的污染很严重,因此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提出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简称PFC技术)应用于开关电源来解决谐波污染这一弊端。此后,PFC技术在开关电源领域内被广泛采用。本文首先说明了PFC技术的研究背景和前景,介绍了PFC技术从无源到有源的发展历程,总结了
党的+九大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
报纸
目的:评估非布司他降尿酸治疗对慢性肾脏病(CKD)3~5期伴高尿酸血症(HUA)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入选2015年6月到2018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