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斑点追踪联合应变率成像技术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的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kim_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二维斑点追踪联合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患者左室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规律,探讨应变及应变率在诊断HFpE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入选的对象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心内科住院的患者98例,所有入选的患者均满足2007年ESC诊断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标准,同时排除:(1)有左心衰竭的症状和(或)体征,但NT-proBNP<120pg/ml;(2)限制型心肌病、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严重的心脏瓣膜疾病;(3)近期内有心肌梗死病史,且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4)肺源性心脏疾病及肺动脉高压;(5)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6)一些内分泌代谢疾病,如Graves’病,库欣综合症等;(7)先天性心脏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病例组分为三个亚组,即心功能Ⅱ级组35例,心功能Ⅲ级组33例,心功能Ⅳ级组30例。正常对照组为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1例。采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前向血流速度峰值(E);采用组织多普勒技术测量舒张早期二尖瓣环室间隔面及左室侧壁面运动速度峰值平均值(E’)并计算E/E’值;采用应变率成像技术测量左室舒张早期应变率(ESR)及舒张晚期应变率(ASR);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左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S);采用双平面Simpo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NT-proBNP浓度。比较各组间各指标值的差异。结果:1、LVEF在HFpEF患者心功能Ⅱ级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组及心功能Ⅳ级组LVEF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心衰症状的加重而逐渐降低;血浆NT-proBNP浓度及E/E’值在HFpEF患者各亚组中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呈逐渐增高趋势。2、ESR, ASR、GLS在HFpEF患者各亚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ESR、ASR、GLS在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呈逐渐减低趋势。3、在HFpEF患者各亚组中,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的舒张早期应变率峰值(ESR)与E/E’呈中度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r=-0.54,-0.55,-0.53);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的舒张晚期应变率峰值(ASR)与血浆NT-ProBNP浓度呈中度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r=-0.55,-0.57,-0.57)。结论:1、HFpEF患者LVEF值在正常范围,但其GLS较正常对照组减小,表明GLS较LVEF能更敏感的反映HFpEF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不断加重而逐渐减小,可用于评价HFpEF患者左室早期收缩功能受损的情况。2、ESR、ASR可用于评价HFpEF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不断加重而逐渐降低;不同心功能分级的HFpEF患者各亚组中,其ESR、ASR分别与诊断舒张功能障碍的常用指标E/E’、血浆NT-proBNP浓度呈中度负相关,表明ESR、ASR可作为评估HFpEF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新指标。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通过OSA-18调查表和PSG检测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OSDB)患者的评估,探讨主、客观评估在儿童OSDB患者诊治中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用儿童OSAHS疾病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
目的:通过对 141 例肺腺癌和鳞癌患者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数据分析,探讨:(1)18F-氟代-2-脱氧葡萄糖(18F-fluoro-2-de
期刊
目的:以北京和广州为例,探讨中国北方和南方经济发达城市的社区老年人抑郁焦虑水平和社会支持的差异性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自评式问卷与精神科医师评定
目的 观察乌头碱对H9c2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乌头碱作用于大鼠H9c2心肌细胞5 d后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的增殖率.选取50μM/L的乌头碱作用于全反式维甲酸(RA
目的:肾癌是泌尿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向周围以及远隔器官侵袭转移是肾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肾癌向区域及脏器转移机制仍然不明。对肾癌转移机制的深层认识,从基因/
期刊
生命如此丰富以致花朵枯萎,而且充满忧伤.rn一rn父亲的魂被掠走是二十三年前.rn那时他被派到格尔木牧区,修一条通往拉萨的沥青路.高原的冻土冰冷坚硬,斧头砍下去会蹦起噼啪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