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二维斑点追踪联合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患者左室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规律,探讨应变及应变率在诊断HFpE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入选的对象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心内科住院的患者98例,所有入选的患者均满足2007年ESC诊断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标准,同时排除:(1)有左心衰竭的症状和(或)体征,但NT-proBNP<120pg/ml;(2)限制型心肌病、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严重的心脏瓣膜疾病;(3)近期内有心肌梗死病史,且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4)肺源性心脏疾病及肺动脉高压;(5)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6)一些内分泌代谢疾病,如Graves’病,库欣综合症等;(7)先天性心脏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病例组分为三个亚组,即心功能Ⅱ级组35例,心功能Ⅲ级组33例,心功能Ⅳ级组30例。正常对照组为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1例。采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前向血流速度峰值(E);采用组织多普勒技术测量舒张早期二尖瓣环室间隔面及左室侧壁面运动速度峰值平均值(E’)并计算E/E’值;采用应变率成像技术测量左室舒张早期应变率(ESR)及舒张晚期应变率(ASR);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左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S);采用双平面Simpo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NT-proBNP浓度。比较各组间各指标值的差异。结果:1、LVEF在HFpEF患者心功能Ⅱ级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组及心功能Ⅳ级组LVEF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心衰症状的加重而逐渐降低;血浆NT-proBNP浓度及E/E’值在HFpEF患者各亚组中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呈逐渐增高趋势。2、ESR, ASR、GLS在HFpEF患者各亚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ESR、ASR、GLS在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呈逐渐减低趋势。3、在HFpEF患者各亚组中,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的舒张早期应变率峰值(ESR)与E/E’呈中度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r=-0.54,-0.55,-0.53);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的舒张晚期应变率峰值(ASR)与血浆NT-ProBNP浓度呈中度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r=-0.55,-0.57,-0.57)。结论:1、HFpEF患者LVEF值在正常范围,但其GLS较正常对照组减小,表明GLS较LVEF能更敏感的反映HFpEF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不断加重而逐渐减小,可用于评价HFpEF患者左室早期收缩功能受损的情况。2、ESR、ASR可用于评价HFpEF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不断加重而逐渐降低;不同心功能分级的HFpEF患者各亚组中,其ESR、ASR分别与诊断舒张功能障碍的常用指标E/E’、血浆NT-proBNP浓度呈中度负相关,表明ESR、ASR可作为评估HFpEF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