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术后短期主客观疗效的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应用网片的全盆底重建术在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应用主观(POP-Q评分)及客观(PFDI-20短表)评分法对我院2007年7月-2009年7月间的盆腔器官脱垂需要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进行评分,按手术术式不同进行分组,实验组58例应用网片进行全盆底重建术,其中合并压力性尿失禁24例,2例同时行经闭孔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手术(TVT-0手术);对照组20例应用阴式全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其中合并压力性尿失禁5例,3例同时行TVT-0手术。结果1.术后3-6个月门诊复查,实验组58例患者术后POP评分法测定各指示点均在正常位置,客观治愈率100%。主观症状评分改善101.81±9.00,所有病例盆腔及肠道症状均达治愈标准,6例患者术后仍有泌尿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轻度尿频及压力性尿失禁症状,主观治愈率89.7%;对照组20例病例中,术后复查POP评分Ⅰ度2例,Ⅱ度4例,复发部位为阴道前壁及穹窿,客观治愈率80%。主观症状评分改善80.78±15.47,主观症状复发9例,包括盆腔(盆腔下坠感、阴道异物感及膀胱排空障碍)、肠道(排便无力感)及膀胱症状(尿频、压力性尿失禁及排尿困难),主观治愈率55%。两组治愈率及主观症状评分改善程度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对于同时合并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实验组中,通过应用TVT-0手术或前路补片提升等办法,使其尿失禁症状治愈或改善,对照组中除3例行TVT-0手术后症状消失其余症状无明显改善,1例因恢复膀胱位置使其术前隐匿性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出现,主观症状评分改善较小结论应用替代材料的全盆底重建术对于恢复女性盆底器官解剖结构及改善盆底功能障碍症状方面的疗效肯定。
其他文献
目的使用二维和三维超声描述中晚孕期胎儿食管解剖学和生理学特征,研究胎儿食管局部解剖(局限于超声切面)和胎儿周期性吞咽的生理特征,旨在探讨产前超声诊断食管闭锁系统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