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鱼鳞粉的基础研究及其利用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kkkmmm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试验采用生化测定、饲养试验的方法分别研究了以蓝园鯵(Decapterus maruadsi)鱼鳞为主的海鱼鳞粉的营养成分、海鱼鳞粉对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其在哺乳母猪日粮中的应用。主要结果如下:1)对以蓝园鯵鱼鳞为主的海鱼鳞粉营养成分分析表明,其粗蛋白质含量39.6%, 17种氨基酸总量为29.66%,其中甘氨酸含量最高,为7.614%,丙氨酸3.649%,精氨酸2.564%,天门冬氨酸2.099%;粗灰分很高,达51.5%,矿质元素以钙、磷含量较高,钙17.63%,磷8.73%,钙磷比为2.02,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的有:Fe 2928.77mg/kg, Zn 404.02mg/kg, Mn 30.73mg/kg;海鱼鳞粉的脂肪酸种类组成丰富.其中含量较高的脂肪酸有C16∶0、C18∶1、C18∶2,C18∶3,C20∶5, C22∶6分别占总脂肪酸含量的17.692%, 21.920%, 31.352%, 4.456%,2.941%和4.277%。由此可见,鱼鳞的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本项工作可为合理利用低值的海洋中上层鱼类鱼鳞资源提供基础资料.2)将体重为295.7±13.9g的清洁级SD系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成三组:Ⅰ、Ⅱ、Ⅲ组,分别喂饲基础饲料、高脂饲料、高脂+海鱼鳞粉饲料,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时空腹12hr称体重并采尾血测TC、TAG、HDL-C。试验结果表明:(1)试验前后体重差值比较结果为Ⅱ组>Ⅲ组>Ⅰ组,经F检验与q检验表明Ⅱ组与Ⅰ组、Ⅱ组与Ⅲ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而Ⅲ组与Ⅰ组无差别(P>0.05)。(2)血清TAG水平为Ⅱ组>Ⅲ组>Ⅰ组,经F检验与q检验表明Ⅱ组与Ⅰ组差别显著(P<0.05),其余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血清TC水平Ⅱ组>Ⅲ组>Ⅰ组,经F检验与q检验表明Ⅱ组与Ⅰ组、Ⅱ组与Ⅲ组差别均有显著意义(P<0.01),Ⅲ组与Ⅰ组无差别(P>0.10)。(4)HDL-C值三组间无差别(P>0.10)。由此认为,海鱼鳞粉对高脂饲料引起的大鼠体重超常增加及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有抑制作用。3)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对18头临产(产前7-10d)杂交母猪(长×太)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1个对照组,2个试验组,每处理2头母猪、3个重复),分别投喂使用了海鱼鳞粉0%(对照组)、3.5%(试验组1)和7.0%(试验组2)配制等氮日粮进行饲养试验,以探讨其在哺乳母猪日粮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日粮中使用海
其他文献
本研究构建了斜带石斑鱼生长激素的毕赤酵母高效表达系统。毕赤酵母是种常用的外源基因表达系统,现已有多种医药蛋白在该系统中获得表达。在本研究中,利用甲醇诱导型启动子AOX1
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问题备受关注,因为重金属具有生物毒性、难降解性和易累积性的特性,近岸沉积物是重金属的重要归宿。了解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形态分布对于探寻近岸沉积物
精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为保护野生濒危物种和经济动物的人工繁殖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还开辟了体外急性毒性检测的新领域。本文对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icheri tsingtauense)和玫瑰无须鲃(Puntius conchonius)精子运动启动的机理和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把玫瑰无须鲃的精子应用于水胺硫磷(isocarbophos)和甲基异柳磷(isofenpho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我国东南部的象山港进行了大量关于泥沙的现场调查,但是对于象山港泥沙动力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在三维水动力模型(POM)基础上加上了泥沙输运模块,对象
学位
目前在油气田探勘开发研究中对储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岩作用和次生孔隙的研究,侧重于次生孔隙的成因与分布,而对于次生孔隙的保存以及储层所处的动力学背景对储层影响的研究较
学位
从健康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幼体及其养殖环境中分离到213株海洋细菌,采用十字交叉划线法和琼脂扩散法进行体外拮抗试验.采用玻璃纸覆盖平板法制备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