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街区中的地块控制与建筑形态的关联性研究——以南京市仙林副城仙鹤片区中心区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wu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高速扩张,作为城市物质空间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街区,成为这场演变的主要舞台之一。由于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发生转变,新时期建筑为满足时代需求而明显区别于以往建筑形态。如果管理控制不当,就会在公共街区中出现与周围环境相差甚远、甚至格格不入的新建筑形态,从而破坏城市形态的整体性。目前城市形态的混乱,某种程度可以说是因为规划编制缺乏对城市形态的整体认识,简单复制粗糙的地块控制模式造成的。  地块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建设活动进行管理控制的基本单元,是城市形态与建筑形态相互作用产生影响的重要中间环节。向上,作为城市规划控制引导的主要内容,地块以其自身划分方式与规划控制指标值的不同体现城市规划的形态意图与开发功能意图,进而通过生成街廓系统构建城市的区段级形态。向下,地块作为控制和引导建设活动有序发展的基本单元,以各自的控制要求同开发建设项目直接相关,构成城市微观物质形态的同时,反过来实现城市形态的最初构想。  地块控制主要通过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建筑后退红线等对建筑的布局、建筑界面、建筑体量产生影响,与地块内建筑形态发生关联。对地块的控制是达成新建建筑形态与周围街区环境协调统一的重要控制手段,也是形成理想城市形态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对城市形态及规划方法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引出认知城市形态的几个方面,“层次”、“元素”、“内容”,并就地块对城市形态演变的历时与共时性影响以及地块如何对建筑形态进行控制与引导展开描述。通过对南京市内差异性较为明显的三种公共街区类型内地块及其控制指标、建筑形态、城市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重点引出对其中类型之一的新城中心区的基于整体优化的地块控制与引导的策略和方法。以南京市仙林副城仙鹤片区中心区内地块控制与建筑形态的关系这一研究课题为依托讨论这些方法在实际案例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对未来新城建设中公共街区的形态控制与引导提供指导和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的绿化越来越重视,城市绿化的指标值被各个城市不断的提出又不停的提高,而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对城市绿化要求的提高使得城市的用地
学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尤其是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巨大难题与挑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至,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体系已迫在眉睫。由于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住区服务设施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而幼托作为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一项重要配套设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目前陕西省的
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在(十六)优化路网结构。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分梯级明确新建街区面积,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
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数字技术设计工具的发展,传统的设计方法受到极大的冲击与挑战。在70年代以后的建筑思潮发展背景中,“数字化工具”作为当代西方建筑形态研究的重要主题,已经
历史文化遗址是古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场所的遗留或遗迹,对研究古代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历史的探索
本文关注档案馆在新时期土地与空间资源集约化及社会服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以分析在此发展趋势影响下档案馆建筑的特点以及在建筑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探讨新时期开放
非线性复杂形体类的建筑目前还没有得到广泛推行,尤其在国内实际建成的项目也少之又少,能够在自己的学习阶段接触到这类工程项目并进行深入研究实属难得。计算机辅助的数字化设
农村生态系统已由单一的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自然生态系统,向农产品提供、休闲娱乐、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多种功能的复合生态系统转变,为城乡经济社会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境,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大力发展,国家对于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关注程度也在随之提升,于1990年颁布《残疾人保障法》后,残疾人事业在全国各地大力发展。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