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缓慢进展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见于中老年人,是中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随年龄增长其患病率逐渐增高。其病理改变主要是中脑黑质致密带投射到纹状体的多巴胺(DA)能神经元大量死亡。其主要临床症状有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目前以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型抑制剂等药物为主进行治疗,但这些药物均不能缓解病情进一步发展,而且长期使用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外科手术治疗疗效不肯定且副作用多,基因治疗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近年来,针灸作为一种独特、安全、方便的治疗方法已经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临床,取得了较为肯定的疗效。本课题研究电针对PD大鼠旋转行为、中脑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以及GDNF、BDNF阳性神经元数量、GDNFmRNA、BDNFmRNA的影响,探讨电针对PD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为针灸临床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本课题共用Wistar大鼠85只,随机分为10只用于正常组、20只用于假手术组、55只用于造模。采用右侧黑质注射微量6-OHDA诱导P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手术4周后,腹腔注射阿扑吗啡(0.5mg/kg)诱发旋转,记录30min内的旋转次数,超过7转/min即为成功PD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即模型组20只,电针组21只。电针组取风府、太冲(双侧)进行治疗,双侧太冲用28号0.5寸不锈钢毫针针刺,风府用28号1寸不锈钢毫针针刺,接G6805-2型电针治疗仪(右侧太冲与风府为一对电极),连续波,频率100Hz,强度1mA,留针15min,每天1次,6天为1疗程,疗程间间隔1天,连续治疗4疗程,治疗结束后取材检测各项指标。 1.行为学检测 治疗结束后开始行为学检测,给受试大鼠腹腔注射APO(0.5mg/Kg),以诱发大鼠向健侧(左侧)单向旋转。每次在注射AP015min后开始记录,共记录30min内旋转圈数,每周1次,连续4周。 2.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 行为学检测结束后,大鼠称重,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4ml/kg体重)麻醉,生理盐水心脏快速灌注约15min,再4%多聚甲醛灌注约30min以内固定。取脑,4%的多聚甲醛溶液固定4小时。取中脑黑质、纹状体两块脑组织,自来水冲洗12小时,梯度酒精脱水。低温(60℃)浸蜡过夜,分别包埋、连续切片,片厚6-8μm。常规免疫组化法检测阳性神经元个数,阳性神经元判断标准:细胞浆棕褐色。 3.黑质GDNF、BDNF阳性神经元数量 取上述切片,分别作常规免疫组化检测GDNF、BDNF阳性神经元个数,阳性神经元判断标准: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