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DT理论的众创空间构成要素和知识共创的研究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82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创空间是创新驱动战略大背景下,顺应web2.0与创新2.0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创新创业服务新范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推动下,众创空间已成为支持创新和创业的新型载体和平台,并逐渐推动经济的转型,其本质是利用平台通过共享为企业或用户提供创新创业的服务、资源、知识等,而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仍是多数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众创空间。因此,在众创空间设施设备齐全的情况下,如何将知识运用到众创空间,促进知识共创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以SDT理论、众创式创新理论、服务主导逻辑理论为理论基础,以众创空间为研究对象,紧紧围绕“众创空间构成要素如何促进知识共创”这一问题展开,主要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众创空间的构成要素有哪些?(2)各要素之间如何协调?(3)众创空间的知识共创机理是什么?为了阐述上述三个问题,本文借鉴Han(2017)和Nguyen(2017)研究,构建了“构成要素——协调机制——知识共创”的模型,并通过发放267份有效问卷,运用回归分析和AMOS对概念模型进行验证与修订。通过上述研究,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从SDT理论视角,众创空间构成要素可划分为经济、社会和技术要素,经济和社会要素占主导地位。众创空间作为一个新型的创新创业平台,最终目的是为创新创业活动营建良好的创业氛围,主要为初创型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入驻众创空间的初创型企业最缺的就是投融资、基金和指导的服务,而众创空间主要给予这两方面的服务:①初创型企业生存的环境要素之一就是资金,即经济要素的支持可以帮助入住企业解决初期资金问题,为企业提供材料、工具、培训课程等成本优惠。②众创是企业聚集在一个创新空间内,彼此之间相互协作,能够提供创业导师、创业专家的辅导、定期的创业宣讲会和共享会等社会要素,尤其是众创空间在高校领域的应用,共享不同学科层面的知识,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能为企业提供全新的领域知识和厚实的理论指导。(2)引入协调机制,构建了“构成要素——协调机制——知识共创”的模型,揭示构成要素对知识共创影响机理。协调机制在构成要素与知识共创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打破了构成要素与知识共创之间的暗箱。形式化协调能够增加对任务的理解,可以通过具体的行为、制度为指导,促进一个和谐的环境,增强知识共创。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非形式化协调愈发重要,众创空间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随着创业活动的发展,为入驻企业提供大量的资源支持时,适当的加强非形式化协调,提高企业内创业者的交流互动,合理的运用资源,达到知识共创。(3)构建以知识为主体的生态链。众创空间中的知识创造遵循SECI模型,从知识生态系统的角度,剖析众创空间,有助于明确众创空间的运行要求。众创空间作为一个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其本质是以知识为主体的生态链,在众创空间内调动创客广泛的交流和共享的积极性,定期举办分享活动、创意交流以及外部知识生态系统的交流活动,加强产业集群效应,建立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提高知识共创的速度,完善众创空间的知识生态系统。
其他文献
我国林业企业管理远远不能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不能满足建立现代化企业的要求.本文对林业企业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紧迫性、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建议.
目的:探讨用关节镜下微创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新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OBG组和REG组。为OBG组患者使用关节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