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山区城乡建设用地时空演变与优化调控研究 ——以七星关区为例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xx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加强了城乡建设用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我国长期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对建设用地的需求持续增加,出现不断供给却日益紧缺现象;而在乡村则表现为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其建设用地不减反增,进而造成乡村建设用地大量闲置。作为川滇黔结合部中心城市的七星关区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国家特色农业和旅游业、重要新型工业基地,更是生态脆弱喀斯特山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战场,该区域当前同样存在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开发利用效率较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空间分析及地理探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七星关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特征、扩张动力和城乡土地资源的优化调控策略研究,有助于破解当前城乡二元困局的关键问题,促进七星关区持续协调发展。基于此,本文以七星关区46个镇街为基本研究单元,首先从转型数量、转型速度、转型的来源去向及综合动态度与核密度等方面入手,分析七星关区2009-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时空演变特征。其次,构建驱动因子指标体系结合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单因素或因子间交互作用对城乡建设用地的驱动效应,其中政策制度环境因素难以量化,故采用定性的方式分析其对城乡建设用地的影响。最后,在深入分析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时空特征及驱动力效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七星关区城乡二元结构存在的障碍和瓶颈,并结合七星关区现状特征因地制宜提出城乡建设用地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优化调控对策。主要结论如下:(1)七星关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速率和整体布局都随着时间推移和空间演变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就规模数量而言,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整体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同时,其增长速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特点。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结果显示,城乡建设用地新增来源和减少去向主要是和农用地尤其是耕地和林地之间进行转换。在空间布局方面,各镇街城乡建设用地数量变化呈现出中心城区向外扩张的态势,综合动态度图表现为“先减后增”的趋势,核密度高值区则呈现明显向东南部扩展的趋势。(2)城乡建设用地驱动因子地理探测结果显示,各探测因子对城乡建设用地影响强弱的排序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财政总收入>路网密度>年末总人口>城镇化率>人均GDP>单位从业人员年末工资总额>地均GDP>工业总产值>人口密度>平均坡度>平均高程。且探测因子对城乡建设用地的影响不是相对独立,也不是简单的叠加过程,而是表现为显著的非线性增强或双因子相互增强效应,探测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分异的影响大于单因子效应。(3)七星关区城乡二元困局优化调控:针对七星关区城乡建设用地当前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建设用地增存挂钩、复垦、转让、置换等方式统筹安排闲置宅基地;从城市、乡镇、农村等全域安排城乡空间扩展的布局;将驱动因素检测纳入市级“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城市体检工作范畴,补充完善年度城市体检指标体系;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建设用地无序扩张等方式优化城乡建设用地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
其他文献
C语言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入门语言,在中职计算机学业水平测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NOIP等测试中都占据一席之地。但是C语言较为抽象,上手难度较大,中职学生普遍对C语言的学习有恐惧心理,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中职学生在解决编程问题时,绝大部分学生只能照搬照抄,严重缺乏迁移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此背景之下,学生对范例理解起来都困难,何谈欣赏,学生的自信和兴趣严重受挫。本研究的初衷是尝试构
学位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5G等新兴技术在数字广告行业中的深入运用。数字广告行业的生存形式、传播形态以及产品形式等都发生了巨变,但是新的广告形式在与用户的交互方式上并未有较为明显的改善。特别是在一些触手可及的广告媒体中(如:电梯广告,公交地铁站的电视广告,橱窗、商场内的广告等)。往往还需要用户通过繁琐的主动检索才能真正获得对应的信息,这种复杂的交互模式在广告与用户之间竖起了信息高墙,限制了
学位
近些年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教育支出是居民家庭消费的热点。家长们更加注重孩子兴趣爱好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家教的市场需求与国家推行的鼓励政策为大学生家教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与发展机遇。随着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解决问题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方式。尤其是学生群体,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网络来搜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的线上家教信息共享平台对于大
学位
随着在线教学的发展,微视频融入教学过程受到教师们一致好评,针对微视频在教学中的研究也更加丰富了。在不同的情境下融入微视频,能在不同程度上辅助教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主题从2001新课标改革就已开始,向各位教师提供了一种重点学习方式:探究学习。并进一步的使用到课堂之中,训练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也说明了在教育课程设计领域中,“以学
学位
管虎是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之一,其因独特的电影艺术风格,享有第六代电影导演“怪才”的称号。作为一位高度重视电影形式化表达的导演,社会批判、底层关怀、黑色荒诞、另类叙事以及风格化影像是管虎电影的创作底色。在管虎的电影研究中,“空间”是难以绕开的一个重要话题,他擅长通过对“空间”的选择来隐喻人物和时代的处境;抛弃传统以时间为主的线性逻辑叙事结构,在平面的空间内,构建空间化的叙事结构;并通过电影独特的视听
学位
STEAM教育强调真实问题情境,但源自美国的STEAM教育引入中国后,出现了问题情境与中国不相适配的问题,故而亟待寻求一种能够将中国的真实问题情境与STEAM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以期解决STEAM教育在中国实施过程中真实问题情境不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依托海塘文化课程,设计一种课程教学设计模式,将STEAM理念与地方文化相结合,以解决真实问题情境缺失的问题。为实现该目标,本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
学位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他尤为关注文学中的“形式”问题。在他的文学理论建构中,朱光潜始终将文学形式问题作为重点考察对象,通过对形式问题的阐释来彰显文学的艺术特性,矫正文学界的歪风邪气,维护文学艺术的纯净性和规范性,从而此实现他的艺术理想。本文以朱光潜的“形式观”为研究对象,以朱光潜对于文学形式问题的思考为基点,采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朱光潜文学形式观的系统梳理和分析,试图呈
学位
弗里德里希·基特勒(Friedrich A.Kittler)是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媒介理论家,他的媒介技术思想关注技术与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当下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的媒介思想也常涉及电影艺术,并把电影置于德国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图绘了电影从发明到接受的历史进路。此外,他还回顾了与电影相关的战争,哲学断片以及文学文本,并在其中展开了对电影存储与传统书写、后阐释与意识形态、技术与艺术等问题
学位
金介甫于1972年开始研究沈从文,并在1987年出版了第一本《沈从文传》。金介甫的沈从文研究产生于国内对沈从文研究的空白阶段,具有重要的开创性与前瞻性,其研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呈现出跨学科特征,其研究涵盖了文学、历史学、民族学和人类学等多门学科;第二,为研究沈从文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即突出沈从文作品中的历史维度,注重从沈从文作品中去探寻近代湘西乃至近代中国的历史文化;第三,立足于边缘化的
学位
目前,乳液的过量排放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特别是来自于餐厨和工业生产过程污染的油水乳液。常见的破乳方法包括各种物理、生物和化学法。其中,化学破乳法作为一种有效的破乳方法,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离子液体作为绿色化学品,因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两亲性被用作为破乳剂,但其作为均相破乳剂面临着分离回收困难的问题。聚离子液体作为多相破乳剂,具有离子液体单体重复单元,可以通过改变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