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滑体在山区河道中的堆积特点及其对航道的影响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_lww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岸上的崩滑体滑动后侵入航道中,直接改变河床的形状,造成航道尺度不足甚至堵塞航道,这对于河道的行洪和航道的通航不利。因此有必要研究崩滑体在不同型式河道中的堆积特点,预测其对河道地形和通航条件的影响情况,为后期航道整治提供水下堆积体堆积特征的认识。本文应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手段对崩滑体在河道中的堆积情况进行研究,研究了崩滑体规模和河道型式对崩滑堆积体的形状和结构的影响,进而探讨了崩滑体堆积形态对航道尺度、流态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将研究区河段概化为V型顺直河段,V型弯曲河段,U型顺直河段和U型弯曲河段四种河道型式。经过分析得出影响崩滑体堆积的因素主要有崩滑体的重心高程、体积大小、滑面坡度、物质组成和摩擦系数等。  (2)对于U型和V型河道,U河岸坡度小于V型河岸的坡度,计算表明崩滑体在V型河道中的运动时间小于U型河道,崩滑体在河道中的运动时间受河岸坡度和河床宽度影响。当河岸坡度低于50°时运动时间主要受坡度影响,当坡度大于50°受运动时间河床宽度影响较大。当河岸坡度和河床宽度一定时可以用来判断崩滑体在河岸上的运动时间。  (3)崩滑体在河岸上的堆积长度,随着坡度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即当坡度从20°增加到35°堆积长度增加幅度较快,当坡度超过35°时堆积长度随坡度增加的趋势变缓,在坡度达到50°后堆积长度随坡度增加呈现小幅度的减小。这是因为当坡度较小时,坡脚对崩滑体的约束较小,崩滑体初始加速度随坡度增大而较大,因而可以运动较长距离;当坡度增大到一定值时,坡脚的约束较大,河床宽度有限,导致崩滑体在河床上运动距离较小,堆积长度减小。这可以用来预测在河岸坡度已知的情况下崩滑体在河道中的成灾范围。  (4)不同体积的崩滑体在河道中的堆积长度、堆积宽度和堆积高度随着崩滑体规模增大而增大,但是当体积大于8×104m3时,堆积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增加趋势变慢,这主要是堆积体造成局部流速增大,水流冲刷导致大部分土石颗粒被水流带走。这可以用来判断不同规模的崩滑体在航道中堆积趋势,预测其对航道通航的影响程度。  (5)崩滑体体积在百万立方米级别以下时,堆积参数对于研究区域河段的航道尺度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对于航道的水流流场影响较大,使得堆积坝顶部最大流速达67m/s,上游壅水范围为200m~600m。对于弯曲河段,横向流速最大可达07m/s,局部横向比降最大可达8%,纵向比降局部可达13%,这对于船舶的驾驶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其他文献
本论文首先对经典水击基本微分方程及计算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指出了其基本理论和数值算法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经典水击连续性方程不能恒满足恒定流条件、水击计算结果的衰
摘要:教师巧妙成功地运用教材中的图片,对于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和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大有裨益。  关键词:历史图片;作用;策略;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029  随着初中历史教材的深入改革,课本变得越来越生动活泼,趣味性和可读性大大增强,尤其是每节课都根据教材内容需要设计编排了不少精美的图片。有历史人
  超导重力仪具有极低的低频噪音水平和极高的稳定性,是观测地球重力场变化,研究地球动力学特征的高精度地球物理观测设备.1985年11月,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中国
城市化从多个方面影响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至区域性景观过程,并形成特定的城市景观格局。利用景观格局分析的方法研究城市景观的时空动态变化是理解城市化进程及其
隧道二衬对围岩的稳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隧道结构处于隐蔽的地下环境中,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由于施工失误、设计不合理、勘测不准确等因素影响,大部分隧洞都未达到其使用寿命即
  冰川均衡调整(GIA)主要指固体地球和海洋对末次冰盛期以来冰川消融的响应,其研究对地球动力学、冰川学、气候学和对全球变化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尤其重要的是,GIA成
  电法勘探已经成为勘查地下结构的一种主要工具。本文对高密度电法、频率域测深法、瞬变电磁法、航空电磁法和海洋电磁法这五种方法进行了重点回顾,涵盖仪器设备、观测方法
  空间物理学是1957年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近50年来,空间已成为人类生存的第四环境,其重要性日益突出。本文简要回顾了空间物理探测发展的历程,总
本研究以科尔沁沙地典型坨-甸相间地区为研究区,野外布设239个采样点,测定了其含水率、干容重、有机质、饱和导水率等理化特性。整理分析各理化特性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对流
  重力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重力场测量技术进入了空间观测的时代。美欧发射了高低跟踪、低低跟踪和卫星重力梯度三类重力卫星,成为了少数几个具有全球重力场测量能力的国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