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三角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r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胆囊三角区的显微解剖结构,明确胆囊三角的三边构成以及胆囊动脉的起始、分支、走行分布,胆囊管与肝总管的汇合方式、位置分型,对重要结构进行量化分析,探讨该区在腹腔镜手术中血管、胆管、肝管的保护,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材料和方法:对26具(男性18具,女性8具)防腐成人尸体标本于5倍手术显微镜下行胆囊三角区显微解剖,观测该区胆管和血管的走行分布特点及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明确该区域的应用解剖。  结果:  1.胆囊三角的三边分别为: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  2.胆囊管的长度为31.11mm±1.15(30.46~31.78 mm)直径3.12mm±0.26(3.02~3.68mm);其形状有直线型和弯曲型。  3.左右肝管汇合点距肝表面为11.26 mm±1.08(1.96~12.14 mm);左肝管长度为15.26 mm±1.42(9.36~17.10 mm);右肝管长度为8.76 mm±0.71(6.30~11.08 mm)。少数的肝总管于肝内汇合。左右肝管汇合成肝总管的类型有成角型、平行型和螺旋型。  4.胆囊管汇入肝总管可分为:正常型、平行型、骑乘型、螺旋型。  5.胆囊动脉可起:自肝固有动脉、肝右动脉、肝左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  6.胆囊动脉走行与肝总管的关系:单支型胆囊动脉可走行于肝总管的前方或肝总管的后方;双支型和多支型胆囊动脉可同时走行于肝总管的前方或肝总管的后方,也可分别走行于肝总管的前方或后方。  7.根据胆囊动脉的支数可分为单支型、双支型、多支型。  8.胆囊动脉直径的平均值为1.58 mm±0.41(0.80~2.78 mm)。  9.肝右动脉可走行于胆囊三角内,可于肝总管的前方和后方走行。10.肝右动脉的直径平均值为3.21mm±1.51(1.51~6.80 mm)。11.胆囊三角内可见胆囊淋巴结,数目1-2个;径约为3.02 mm±0.26(2.22-4.18 mm)。  结论:  1.胆囊动脉的起源可起自肝固有动脉、肝右动脉、肝左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其中起自肝左动脉的比率较其它学者的研究结果高,可为临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2.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方式、位置分型,在个体间存在有很多的不同。所以在处理胆囊管时应多加注意对变异的胆囊管辨别及处理,防止对其周围组织结构的破坏。
其他文献
学位
一、1990年机电工作的回顾 1.进一步贯彻落实了国务院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和能源部颁发的《煤炭工业企业设备管理规程》。 (1)又一次掀起学习《条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 oject)是生命科学领域迄今为止最庞大的研究计划,其目的在于获得人类的全部基因遗传信息,阐明人类生命奥秘的本质以及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
玉米自交系32(简称32,以下同)在川东山区中感大、小斑病,一般为3~4级,对产量影响很大,减产20~30%,是32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因此,把32的大、小斑病控制在1级左右,使其对产
该研究旨在建立体外扩增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新方法,并应用这一实验体系进一步研究DC的分化发育途径及其体内、外功能.该研究表明:接受亚致死剂量放疗、化
主任:刘习良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副主任:张振东广播电影电视部总编室主任沈纪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吴少琦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辽宁广播电视学会会长评委:高广志辽宁电视台台长
目的:观察在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乌司他丁(Ulinastatin UTI)不同应用方法对全身过度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对机体重要脏器的保护作用。  方法:选择60例 ASAⅠ-Ⅱ级,行胃肠道肿瘤根治
TD 矿业工程群策群力 办好院刊………………………………………………………………………黄业英 门-l-1Pooling Wisdom and Efforts of Everyone to Run Quarterly of CIMR W
脊椎动物胚胎的早期发育起始于体轴的建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原肠胚期,多个信号通路协同调控细胞分化和细胞运动,对胚胎背腹轴、前后轴和左右轴的分化至关重要。在斑马鱼
对Rh血型系统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每条RhD(+)的单倍染色体上RH座位由RHD和RHCE2个结构基因组成,而每条RhD(-)的单倍染色体上该座位则由RHCE单个基因组成.研究人员采用PCR R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