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体育传统校“十三五”规划》和《深入推进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议定书》为基本前提,根植于时代要求、着眼于宏伟目标,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2022北京冬奥运为契机,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京津冀体育传统校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得出如下结论:京津冀体育传统校处于有序发展阶段,以独立运营为主,经费主要来自财政拨款,项目布局广泛,区县级传统校占比最高,校本教材开发程度高,且设备达标率较高,但场地器材紧缺,场地开放度较低。京津冀体育传统校学生男女比例6:4,就读小学居多,训练1-2年比例最高,无运动等级比例大,学生训练动机广泛,训练态度积极,且训练满意度高,但放松不认真,学生参赛次数少、级别低。京津冀体育传统校教练员年龄结构较合理,教练员学历较高,执教经验丰富,教练员运动等级低,职称有待提高,教练员培训类型较单一,训练补助少,教练员满意度较低。京津冀体育传统校运动员、教练员技术水平和经费投入是影响京津冀体育传统校运动训练效果共性的因素,指导思想对天津训练影响较大,家长态度对河北省训练影响较大。京津冀体育传统校抓住政策和地域优势,建立管理机构,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合理利用互联网科技,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提升训练品质。利用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监督和引导;社会组织联赛,加大宣传;传统校之间教育资源共享,协同项目布局,开展多种经营。教练定期培训,开展交流;家长支持配合学校工作;学生培养兴趣,从事系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