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亚砷酸局部治疗兔肝 VX2 肿瘤的疗效,以及对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恶性潜能的影响。 方法:首先建立新西兰兔肝 VX2 肿瘤模型 60 只(),随机分为 4 组,即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单纯亚砷酸局部注射治疗组、射频消融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 15 只。于术前、术后 1 天、3 天、7 天和14 天耳缘静脉抽血检查 ALT,同时行超声学检查。各组于治疗后第 14天分别处死动物 7 只,计算肿瘤体积及肿瘤体积抑制率,进行组织学观察,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剩余的荷瘤兔留作观察生存时间。 结果: ⒈ 联合组治疗能产生完全凝固性坏死,凝固灶可见钙化与机化的纤维组织,周围形成纤维组织包裹,并发现栓塞小血管。在治疗后 14天时可见增生肝细胞团、新生幼稚胆管和慢性炎症表现。 ⒉ 联合治疗可引起一过性肝功能损害,但 ALT 均在正常范围。亚砷酸组对 ALT 有较小影响,与术前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ALT 随时间不断增高。 ⒊ 联合组肿瘤体积小于其他各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射频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3组肿瘤体积小于亚砷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⒋ 联合组荷瘤兔生存率大于其他各组,有显著性差别(P<0.05);射频组生存率大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别(P<0.05);亚砷酸组实际生存时间大于对照组,但生存率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⒌ 联合组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 100%发生不同脏器的转移。联合组的脏器转移率为 29.2%,明显低于其他三组。脏器转移以肺转移最多,其次是肝脏和淋巴结。⒍ 联合组 PCNA 增殖指数小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射频消融和亚砷酸组 PCNA 增殖指数均比对照组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射频组 PCNA 增殖指数小于亚砷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⒎ 联合组肿瘤组织中 MVD 低于其他各组, 差异有显著性(P<0.05);射频组 MVD 低于亚砷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 MVD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⒏ 联合组的 VEGF 蛋白表达水平最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治疗组肿瘤组织 VEGF 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射频组的 VEGF 蛋白表达水平低于亚砷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 联合治疗可引起一过性肝功能损害。2. 联合治疗能缩小兔肝VX2肿瘤的体积。3. 联合治疗能延长荷瘤兔的生存时间。4. 联合治疗可降低兔肝VX2肿瘤复发与转移。5. 联合治疗明显抑制兔肝VX2肿瘤细胞的PCNA的表达。6. 联合治疗能抑制兔肝VX2肿瘤的血管生成,降低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