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外阴营养不良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并进行证候与相关因素分析,为中医药分型治疗外阴营养不良提供客观依据,为临床降低外阴营养不良的危害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四川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2014年05月-2015年01月确诊为外阴营养不良的218例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集患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及中医四诊资料,建立信息数据库,使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分析,总结并研究本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证候分布与一般资料(年龄,既往是否有性生活史,居住地,经济水平,工作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妇女月经史及生育史,卫生习惯,疾病情况等)的相关性。结果:1、218例外阴营养不良患者的中医证候共聚为四类,以肝肾阴虚证(98例,占总数的44.9%)最多,其后依次为肝经湿热证(55例,占总数的25.3%)、血虚风燥证(33例,占总数的15.1%)、脾肾阳虚证(32例,占总数的14.7%)。2、外阴营养不良患者各中医证候分布与居住地、既往是否有性生活史、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饮食习惯中的吸烟和饮酒、是否做过手术、有无皮肤病史、有无过敏史、月经情况、孕产史、带下情况(其中的带下量、带下颜色、带下质地、带下异味)、合并疾病、家族病史等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外阴营养不良患者各中医证候分布与年龄、饮食习惯中的喜食口味、工作和居住场所环境情况、带下情况(其中的是否患阴道炎、经期是否常换卫生巾)、卫生习惯等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外阴营养不良患者的各中医证候分布中,以肝肾阴虚证最为多见,余依次为肝经湿热证、血虚风燥证、脾肾阳虚证;2、外阴营养不良患者各中医证候分布与年龄、饮食习惯中的喜食口味、工作和居住场所环境情况、带下情况(其中的是否患阴道炎、经期是否常换卫生巾)、卫生习惯因素有一定相关性:3、与居住地、既往是否有性生活史、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饮食习惯中的吸烟和饮酒、是否做过手术、有无皮肤病史、有无过敏史、月经情况、孕产史、带下情况(其中的带下量、带下颜色、带下质地、带下异味)、合并疾病、家族病史等因素均无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