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儿童名动问题的神经语言学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r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几十年间,神经科学对名动问题在不同群体身上使用多种手段从各种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然而至今仍众说纷纭,无有定论。本研究将名动分离研究延伸至弱智儿童这一特殊人群,通过相互验证的两个实验探究了以汉语为母语的弱智儿童名动分离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与名动问题密切相关的动词配价性质的问题。   实验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图片命名任务考察了12名弱智儿童名动命名情况。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命名名词和动词的反应时与正确率均有显著差异;   非目标词答语中异类替代类型最多;表现出曲折的生命效应和价量效应。第二部分采用看图说话任务引发9名弱智儿童及与其智龄匹配的正常儿童的叙述性话语,考察他们语言的,尤其是名动的在线加工情况。实验结果显示:两组被试产生名词的量无显著差异,但弱智儿童的MLV 显著少于正常儿童;两组被试在名动缺失或省略上的表现相似,弱智儿童产生功能词的比率和句法复杂性显著低于正常儿童。两个实验的结果均表明:句法和语义因素共同导致了弱智儿童名动分离。   综合实验中弱智儿童在不同价量动词上的表现认为,动词配价的性质是句法-语义的。   最后文章总结了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有待今后解决的问题,并依据实验结果对弱智儿童教育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浪漫主义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一直毁誉参半。它以反抗规则、追求自由的特征给人的精神与艺术创作带来极大的解放,也深刻地关怀、反思人的生存境遇。浪漫主义在英国、法国与
中国的书法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精神的代表,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从未脱离过汉字;但是随着上世纪西方美学、现代艺术的传入,一系列以“现代派书法”为名的非汉字、伪汉字的艺术创作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