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矮花叶病抗性基因连锁分子标记的筛选与辅助选择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zd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矮花叶病(maize dwarf mosaic,MDM)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是当前玉米生产中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病毒病之一。病毒的传播是以蚜虫为传播载体的非持续性传播,虽说杀虫剂对控制蚜虫群体是有效的,但是却无法阻止蚜虫通过迁移传播病毒。抗矮花叶病试材的遗传基础狭窄和感病自交系的大量利用,是玉米矮花叶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已有的研究表明,玉米不同自交系和品种对矮花叶病的抗性有显著差异,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为持续、有效地控制玉米矮花叶病,需要不断地发掘抗性资源,分析其携带的抗性基因特性,发掘新的抗病基因,为抗病育种提供重要的基础材料。而准确定位抗性基因位点是抗病育种的前提和基础。自交系黄早四、X178和四一中的抗病基因已得到鉴定和利用。玉米自交系黄早四对玉米矮花叶病B株系的抗性是由一对主基因和多基因共同控制.根据等位性分析和遗传学分析,吴建宇等人发现黄早四所带有的一个抗病基因位于第6染色体长臂上,该基因对当前流行并造成危害的玉米矮花叶病B株系表现为隐性遗传。本研究的目的是发展与抗性基因mdm1(t)紧密连锁的DNA标记。抗性亲本黄早四和感性亲本Mo17杂交可得F2群体,通过分析F2群体来确定标记和表型之间的连锁关系。结果如下:1.用AFLP技术对亲本及F2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态性分析。通过试验,我们在玉米矮花叶病抗性植株中找到了2个AFLP标记。2.多态性AFLP扩增产物的RFLP定位。定位结果表明,通过引物/酶复合物E-AAC/M-CAG和E-AGG/M-CAC的扩增所得的两个AFLP标记RHC-1和RHC-2,与mdm1(t)基因连锁。通过计算标记和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可得两个AFLP标记RHC-1和RHC-2分别位于玉米第六染色体的抗性基因mdm1(t)两侧,与抗性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6cM和2.0cM。3.对两个AFLP片段进行序列分析,按照AFLP标记两个5,末端的碱基序列,参考Paran的方法,并考虑到PCR引物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两对SCAR引物。利用设计的SCAR引物在亲本及F2代的分离群体中进行PCR扩增,以检测该标记的特异性。引物1能够在抗性亲本和F2代抗性个体中扩增出一条401bp的特异性条带,而在感性亲本和F2代感性个体中,则无此条带;引物2同样能在抗性个体及感性个体之间扩增出多态性。4.用转化的SCAR标记对F2单株进行了扩增,扩增结果与SCAR引物扩增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已成功地将AFLP标记转化为SCAR标记。新的SCAR标记可用来区分苗期的抗性和感性植株。近距离分子标记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以及抗病基因克隆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土石坝是最古老的,同时也是应用最普遍的坝型。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土石坝与其他坝型比较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而土石坝在完工后能否安全运行显得尤为重要,这也使得很多
胶凝砂砾石坝是一种结合面板堆石坝和混凝土坝技术优势的新坝型,它使用一种新型的筑坝材料——胶凝砂砾石材料。这种材料是采用简易设备将胶凝材料与河床砂砾石或开挖废弃料
水分利用效率和养分利用效率是植物资源利用的两个重要指标。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养分利用效率对作物干旱适应性、农业增产、增收、减少环境污染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养分利用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品种、气候条件及灌水和施肥措施等。选育高效品种和优化种植栽培管理方式是目前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养分利用效率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以三种抗旱性春小麦和尚头、定西35、宁春4号为材料
至2006年底,我国已建成水库85849座,其中病险水库30413座。从1954年至2005年,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中国共有3486座水库失事,溃坝产生的洪水波对下游地区造成了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