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双子电动轮参数集成优化与分层耦合驱动控制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henl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简洁的传动链和灵活的动力学控制,分布式电动轮驱动是电动汽车最具前景的驱动型式。然而,受限于轮辋空间和簧下质量,多档机械或无级变速器不便布置于电动轮中,难以将汽车宽域的动力需求范围转换至驱动电机较狭窄的高效工作区间。本文将双电机转速耦合融入到电动轮的设计,提出了新型的双子电动轮结构,以实现电动轮的电子变速,并结合整车前后轴转矩分配进一步提出了分层耦合电驱动构型,从而为分布式电动轮驱动汽车在较宽的车速–转矩需求域内保持高效驱动(“宽域高效”)提供了可能。本文基于提出的双子电动轮结构和分层耦合电驱动构型,在高转矩密度、高功率密度的设计要求下,围绕“宽域高效”难题,深入研究了双子电动轮的参数集成匹配优化、分层耦合电驱动的在线能量管理、分层耦合电驱动的模式切换控制等问题。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提出的新型双子电动轮和汽车分层耦合电驱动的结构、工作模式、动力传递过程以及节能潜力进行了研究。首先,详细阐述了双子电动轮和分层耦合电驱动的结构及其拓宽整车高效驱动范围的原理;其次,划分了双子电动轮中各子电机的工作职能,分析了分层耦合电驱动上、下耦合层的工作模式和动力传递;最后,以传统的单电机减速电动轮驱动构型为比较对象,从整车高效区占比和循环工况下的能耗两方面对分层耦合电驱动构型的节能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初步的参数匹配下,分层耦合电驱动构型的整车高效区(效率≥85%)占比达到了52.1%,而传统单电机减速电动轮驱动构型的整车高效区占比仅为26.2%;在多个循环驾驶工况下,分层耦合电驱动构型能比单电机减速电动轮驱动构型节能6.4%–11.5%。(2)研究并提出了双子电动轮的参数集成匹配优化方法。针对双子电动轮参数匹配这一涉及多个优化目标、多个部件的特性参数与结构参数交织在一起的复杂问题,提出了具有两个优化层的集成优化方法。其中,外优化层对双子电动轮各部件的特性参数进行优化,内优化层对双子电动轮各部件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首先,根据整车峰值/常用动力需求和子电机职能划分确定双子电动轮各部件的可行特性参数组合,也即是确定外优化层的搜索域;其次,进入内优化层,结合试验设计、回归分析和多目标寻优技术获得外优化层中每一可行特性参数组合下的双子电动轮评价指标值以及最佳结构参数;最后,返回外优化层,从可行域中择出最优的特性参数组合,从而实现双子电动轮特性参数与结构参数的全局优化。结果表明:在集成优化后,双子电动轮中核心部件的总体积从3.1L降低至2.7L、总质量从13.9kg降低至10.7kg、而整车高效区占比从52.1%提升至68.0%。(3)研究并提出了分层耦合电驱动的在线能量管理策略。由于分层耦合电驱动中转矩分配与转速分配同存且转速分配受转矩分配制约,其能量管理较为复杂。为实现分层耦合电驱动简单有效的在线能量管理,首先通过引入简化的转速/转矩分配方法将能量管理问题从三维连续空间内的寻优转变为在仅包含六个元素的集合内寻优;其次,对简化处理后的能量管理问题进行离线求解,获得了分层耦合电驱动的最优工作模式序列,并从中提取了分层耦合电驱动工作模式的基本判定规则,同时为避免频繁的工作模式切换、在基本判定规则之上构建了辅助判定规则,并进一步建立了分层耦合电驱动工作模式的在线决策逻辑;接着,针对不同类别的驾驶工况,对辅助判定规则进行了优化以增加工作模式在线决策逻辑对工况的适应性;最后,结合驾驶工况识别,引入的转速/转矩分配方法以及工作模式在线决策逻辑,开发了分层耦合电驱动的在线能量管理策略。结果表明:引入简化的转速/转矩分配方法没有破坏分层耦合电驱动的节能潜力;提出的在线能量管理策略不仅能充分保障分层耦合电驱动的能效,而且能够大幅地降低模式切换频率;训练的驾驶工况识别器的识别精度能够达到95.45%,这使得提出的在线能量管理策略能够较好地适应工况的变化。(4)研究并提出了分层耦合电驱动的模式切换控制策略。为实现分层耦合电驱动快速平稳的工作模式切换、尤其是多处动力耦合点工作模式的同时切换,深入分析了各工作模式间的切换过程,建立了仅下耦合层模式切换、仅上耦合层模式切换以及上下耦合层模式同时切换的控制流程,研究了各模式切换过程中动力冲击的成因、并提出了协调动作法和转矩补偿法对动力冲击进行抑制。结果表明:仅上耦合层或下耦合层进行模式切换时,模式切换总耗时低于0.4s;上、下耦合层同时进行模式切换时,模式切换总耗时低于0.55s;所有的模式切换过程中整车动力冲击度均在±10m/s~3内。(5)建立了分层耦合电驱动的能量管理与模式切换综合控制模型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提出的在线能量管理策略和模式切换策略的控制下,分层耦合电驱动实时输出的驱动转矩能够满足整车的动力需求;在提出的模式切换策略的控制下,分层耦合电驱动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能量管理策略决策的最优工作模式和动力分配轨迹。
其他文献
共轭聚合物半导体材料具有成本低,可溶液加工,柔性好以及器件制备程序简单等优点,作为电子元器件的半导体活性层,广泛应用于有机场效应晶体管。高迁移率的共轭聚合物往往需要具备高结晶性,但高结晶性限制了其机械耐受和延展能力,阻碍柔性应用,因此低结晶度高性能的共轭聚合物在柔性电子受到人们的关注,有更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改变给受体共轭聚合物的功能单元间的连接方式,在重复单元中引入多个双键,利用其异构化作用
环己烯酮及其衍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香料、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材料等领域。探索和丰富环己烯酮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自然界广泛存在的酚类化合物是一类廉价易得的化学化工原料。酚类衍生物去芳构化是合成高度官能化环己烯酮最有吸引力的方法之一。本论文以酚类化合物的衍生物为研究对象,发展了三种高价碘氧化体系,实现了酚类化合物去芳构化构建环己烯酮以及官能团化,并对其不对称合成进行探索。第一部分工
流动性同步性(Commonality in Liquidity)指的是不同股票的流动性具有相同方向的变化趋势,具体表现为个股流动性与某个特定资产组合的流动性发生同步变化,同增或同减。当这个特定的资产组合为市场整体时,股票流动性同步性的存在意味着个股流动性可以至少部分被市场整体的流动性所解释,而市场整体的流动性风险不能再被分散,个股流动性中能够被市场流动性所解释的部分所隐含的风险也不能通过构造资产组
电极/分子器件/电极是许多纳米电子器件的基本结构,是分子电子学中很重要的研究对象。在这种结构中发生的是非平衡过程,近年来以非平衡格林函数为代表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理论研究,得到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分子器件是有机分子的情况,即电极/有机分子器件/电极,是近年来兴起的有机分子电子学一个重要研究对象。普通的有机分子一般是绝缘体,通过隧穿的机制导电,而共轭有机分子则可能变成导体,其中有着与众不同的导电机制
随着智能化和网联化等级的增加,智能网联汽车正转变成为承载丰富功能和服务的多元智能化移动终端。这种发展将会拓展和加深人车之间的人机交互范围,从而产生新的、更自然的智能座舱中的人车关系,而智能座舱的不断发展也为解决驾驶员情绪失控、提升驾驶安全和舒适提供了可能。汽车智能座舱是指从用户应用场景下的需求出发,搭载了智能化和网联化的产品或技术,具备洞察、理解、满足用户需求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愉悦的
当今世界,生活垃圾处置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努力寻求破解之道,环境押金制度是其中重要选项之一。生活垃圾环境押金制度是指在生活垃圾回收处置的静脉产业链中,为保证对生活垃圾的回收处置负有法定义务(前押金义务)的人(消费者或产业)履行义务而施加的一种押金保证义务的法律制度。该制度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针对啤酒瓶、饮料瓶、废旧轮胎、电池、废旧家电、计算机等特定
文章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思路进行阐释,从多维度探讨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路径,介绍了如何以优势专业为引领组建专业群,全力打造与专业艺术院团、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等部门相融通、相衔接的人才培养"立交桥",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以期为助推、振兴地方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镁作为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良好的阻尼减振性及电磁屏蔽性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3C等行业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通常镁合金在室温下可启动的滑移系较少,且变形镁合金制品往往具有较强的基面织构,因此其力学性能各向异性严重,室温成形性能较差。本文通过多元微合金化的手段制备了在室温下具有高成形性能的变形镁合金,研究了Zn含量对Mg-x Zn-0.2Ca-0.2Ce镁合金的微观组织、
本文在国际关系学的建构主义理论范式内,结合软实力理论,提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国家形象的建构模式。在这一领域内,国内外学者一般都将国家行为体作为国家形象的建构主体,较少关注次国家行为体的研究价值,然而全球化驱动下地方外事和外交活动日益活跃,政府形象又是国家形象的核心形象,因此,本文将地方政府作为建构主体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中国国家形象是狭义上的国家的国际形象,特指外部国际公众对中国
钢-混凝土组合梁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建筑以及其他大跨结构中。桥梁工程中的组合梁多采用腹板高厚比较大的非密实截面,腹板稳定问题突出。对组合梁而言,除钢翼缘外,混凝土板也会对腹板提供约束作用,而现行规范仅假定腹板为四边简支,显然会低估腹板的屈曲荷载。此外,在计算组合梁抗剪承载力时,各国规范忽略混凝土板的贡献,认为仅由钢梁腹板承担全部剪力,这种偏保守的设计方法,必然会造成材料不必要的浪费。为此,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