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3日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思想理念后,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得到了发展与完善,扶贫工作效果显著。但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政策执行偏差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效果。为了保障精准扶贫政策贯彻落实,审计署提出对扶贫政策实施跟踪审计,重点审查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扶贫项目实施以及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但我国跟踪审计发展时间较短,目前还没有形成对政策执行全过程的跟踪审计评价体系,不利于开展跟踪审计评价工作。因此,对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评价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内外众多学者关于扶贫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其次对精准扶贫政策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概述进行梳理,并以此为基础,对跟踪审计评价体系进行构建;然后对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评价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精准扶贫政策跟审计评价模式缺乏规范性。基于这些现状,依托免疫系统理论设计一套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评价流程,以考夫曼的综合评价模型为基础构建跟踪审计评价标准,以“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精准性、安全性、效率性”为审计评价维度,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跟踪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构建的评价体系为标准,对XX县的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跟踪审计评价。为了更好的推进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评价体系的应用,本文从三面提出有效建议:首先改善跟踪审计评价环境,提高审计评价过程的规范性;其次从政策执行主体和审计机关两方面出发,构建跟踪审计评价质量控制体系,旨在提高审计评价结果的说服力;最后搭建以社会公众为代表的外部监管平台,对审计评价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构建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跟踪审计评价体系,一方面可以丰富和完善国家审计评价相关理论,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审计机关客观、公正地评价扶贫政策,提出有效的审计评价意见,为政策执行主体进行政策执行纠偏与考核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