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前,我国现有的钢结构大多为纯钢框架、中心支撑或偏心支撑钢框架。纯钢框架因其侧向刚度较差,往往需要超过承载力要求的梁、柱截面才能满足侧移要求;中心支撑在强震作用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现有的钢结构大多为纯钢框架、中心支撑或偏心支撑钢框架。纯钢框架因其侧向刚度较差,往往需要超过承载力要求的梁、柱截面才能满足侧移要求;中心支撑在强震作用下易产生屈曲失稳,造成刚度及抗震能力急剧下降;偏心支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结构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但在强震下仍有支撑屈曲、拉压滞回性能不对称等问题。所以,上述体系只能部分满足强度、刚度、耗能三者的要求,难以达到抗震优化设计的要求。限制屈曲支撑(BRB)作为一种机敏的新型耗能抗震构件,克服了普通支撑易受压屈曲的缺点,在强震作用下具有稳定的滞回性能和良好的耗能能力,有效地提高了限制屈曲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使限制屈曲支撑在罕遇地震发生时率先屈服,利用其滞回性能消耗地震输入的能量,保护主体框架结构。分析了国内外限制屈曲支撑的研究现状,介绍了限制屈曲支撑的发展、基本构成及工作机理。在此基础上,对限制屈曲支撑的各种可能失稳形式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限制条件。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的接触算法,综合考虑各种非线性因素,对限制屈曲支撑模型进行了单调荷载作用下有限元模拟,得出外围约束刚度、混凝土强度、间隙和长细比等因素对支撑力学性能的影响关系。运用SAP2000结构分析软件,对纯钢框架、普通支撑钢框架和限制屈曲支撑钢框架进行了反应谱分析、动力时程分析以及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分析),并追踪了结构体系塑性化顺序和位置以及最终破坏模式。结果表明,限制屈曲支撑钢框架具有优异的抗震能力,能有效地消耗地震能量,减少地震作用对主体钢框架的破坏。
其他文献
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材料工艺的发展,带有预应力拉索的结构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民用建筑领域中的大跨度工程中,如体育馆、体育场、表演场、会展中心等。连续折线索单元
嵌入式FRP筋加固技术(Near-Surface Mounted,简称NSM)是混凝土结构加固领域的一种新兴应用形式,利用该技术可快捷有效对损伤、老化、恶劣环境侵蚀下的建筑结构和桥梁进行加固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桩型。由于该桩型在地基加固、施工工期、工程造价及环保等方面与传统地基处理方法相比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因此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对饱和软土中静力触探贯入机理与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基于圆柱孔穴扩张理论,以Mohr-coulomb强度准则为屈服条件,针对饱和软土渗透性差的特点,对静力触探贯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耸结构在工业、交通运输和通讯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如广播电视塔、通信塔、烟囱等,这些设施属于高柔结构,自重及顶部承载所产生的巨大竖向力对结构侧向变形P-
预应力钢结构是工程结构中先进、科学、活跃的结构体系,拉索是预应力钢结构中的关键构件。预应力钢结构拉索的可靠度在国内外还研究较少,其设计大多采用安全系数法,设计值由
蒙特卡洛法(MCS)通常是众多随机分析方法的评判基准,而正态分布是结构随机分析的基础。研究发现,当服从正态分布的弹性模量变异系数较大时,结构位移响应量的MCS结果存在异常
钢结构的发展与日俱增,但耐火性能差是钢结构的一个致命缺点,钢材的强度、弹性模量等基本力学性能指标在高温下急剧下降,一旦发生火灾钢结构就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破坏。目前我国的
库岸是人类生存和工程活动最基本的地质环境之一。开展对库岸特别是城镇库岸的稳定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可靠性分析及工程技术的研究已逐步在库岸稳定性分析中得以应用。本文详细阐述了工程中常用可靠性分析方法,并进行了对比。在库岸稳定可靠性分析中,把库岸水位看作随机变量,库岸边坡内浸润线位置将随之发生动态变化,这将影响坡内土体物理力学指标的变化,在滑坡稳定状态函数分析过程中应考虑了该影响。以三峡库区
工业化革命以来,全球的经济发展对石油和天然气有着急剧增长的需求量,陆地资源已经被大量开采,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都将重心投向海洋,我国环渤海地区的浅海地带所发现的油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