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动式”建筑这一概念起源于德国,是指以非机械电气设备干预,通过强化建筑物自身的保温隔热措施,以提高建筑物对当地气候与自然环境的适应的能力,实现建筑能耗降低的一种节能技术。良好的工程性能表现和投资回报比例使得“被动式”建筑技术在节能建筑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乌鲁木齐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建筑节能工作形式严峻。研究此项建筑节能技术在乌鲁木齐地区的发展与应用,将对乌鲁木齐区域内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本论文通过介绍德国在节能技术领域发展以及相关工程实践,分析此项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合理性。并结合分析新疆境内原生态民居类建筑以及乌鲁木齐市区内部分历史建筑的发展历史和建造成因研究,阐述“被动式”技术理念这一建造思想在新疆地区的普遍存在性及其历史渊源。论正此项技术在乌鲁木齐地区落实的历史理论依据,同时借助软件模拟,分析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实施的牧民安居工程在能量消耗和太阳辐射量方面的理论数据,论证传统民居类建筑“被动式”技术的合理性,以求对现行牧民安居设计方案的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随后,本论文以乌鲁木齐农业科技示范园综合楼进行超低能耗改造为工程实例,选取乌鲁木齐居住类建筑典型户型,建立软件模型,对比模拟建筑在使用乌鲁木齐现行节能措施做法和使用“被动式”节能技术措施后室内环境舒适度和能量消耗变化,验证“被动式”建筑在降低能量消耗和提高室内舒适度方面的效果,分析论证全面的德国标准“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体系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乌鲁木齐地区的结论,为乌鲁木齐地区建筑节能的发展和“被动式”建筑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