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La诱导铜微观组织演变及相关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_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能低碳、绿色环保的新趋势迫使纯铜在保证导热、导电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其强度及耐蚀性能。稀土作为工业中的“维生素”,具有变质、强化、提高耐热和耐蚀性能等作用。结合微合金化工艺,稀土微合金技术势必是开发新一代电力、制冷用铜材的最佳有效途径。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发现,稀土在铜中能够细化晶粒,减小柱状晶区,扩大等轴晶区;此外,稀土与铜及其杂质形成的富稀土第二相粒子,能够显著改善铜的抗软化性能,提高铜的再结晶温度;而这些第二相粒子,也能够有效改善铜的力学性能。然而,在稀土与铜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存在的一些规律及机理还尚不明确。为了进一步揭示稀土对铜的强化机制,深刻发掘稀土诱导铜凝固组织转变机理,明确富稀土第二相粒子对铜的再结晶过程、加工硬化行为及热变形行为的影响规律,本文系统的研究了稀土La微合金化对铜的组织转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也为开发新型电力、制冷用铜材的稀土微合金化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首先采用真空熔炼制备La含量为0~0.32 wt.%的稀土La微合金化铜(Cu-xLa),研究了稀土La的净化作用及在铜中的吸收率。结果表明,稀土La能够有效除去铜中Pb、Si等杂质元素;在真空熔炼条件下,La在铜中的最大吸收率为93.13%。进一步研究了稀土La诱导铜的组织转变机理,并基于Hunt模型建立了考虑临界合金含量为判据的CET预测模型。通过透射表征,确定了Cu6La粒子的存在,并分析了Cu6La的形成与分布规律和作用。  对Cu-xLa进行80%冷轧变形,采用250~350℃×1~480min再结晶退火实验,研究了冷轧Cu-xLa的静态再结晶机制。结果表明,Cu6La粒子的钉扎作用抑制了冷轧Cu-xLa的再结晶过程,当稀土La含量超过0.1wt.%时,Cu6La粒子的PSN效应减弱了第二相对Cu-xLa再结晶过程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确定冷轧Cu-xLa再结晶过程从抑制到抑制作用被减弱的第二相粒子Fv与r的临界比值是0.3μm-1。  采用440~540℃×2h的高温退火实验,研究了Cu6La粒子在冷变形后热处理过程中的演变机制以及对Cu-xLa组织演变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在Cu-xLa中存在两种Cu6La粒子:一种是1~3μm小颗粒不可变形Cu6La粒子,经冷轧后,在该粒子周围会形成粒子变形区;另一种是3~5μm大颗粒可变形Cu6La粒子,经冷轧后,与基体发生协调变形形成了粒子变形带。  通过拉伸实验,研究了冷变形后热处理Cu-xLa的强化机理,明确了Cu6La粒子对Cu-xLa加工硬化行为和室温拉伸断裂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微量稀土添加(0.022~0.089wt.%La)金属的第二相强化机制是小颗粒不可变形Cu6La粒子引发的Orowan强化;对多量稀土添加(0.180~0.320wt.%La)金属的第二相强化机制是大颗粒可变形Cu6La粒子位错切过产生的表面能强化。此外,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由于Cu6La与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Cu-xLa出现了双线性硬化特性。研究确定,经490℃×2h退火后的冷轧80%Cu-0.089La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  通过导电率测试、热导率测试及电化学实验,研究了稀土La含量对冷变形后热处理Cu-xLa的导电、导热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稀土La含量的增加,Cu-xLa的导电、导热及耐腐蚀性能先增后降,并确定稀土La含量为0.089wt.%的Cu-xLa具有最佳的导电、导热及耐腐蚀性能。  通过热压缩实验,研究了纯铜、Cu-0.089La和Cu-0.180La在应变速率为0.05~50s-1、变形温度为600~750℃,变形量为75%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从流变应力、应变速率和温度的相关性,得出了实验金属热压缩变形时的应力指数n,应力参数α和热变形激活能QDEF。基于压缩实验,建立了纯铜、Cu-0.089La和Cu-0.180La的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基于动态材料模型,建立了纯铜、Cu-0.089La和Cu-0.180La的三维热加工图,确定了三种金属最佳的热变形条件,最后发现,稀土La微合金能够抑制金属在高温变形时的组织粗化,而纯铜和Cu-0.089La能够满足在高温高应变速率条件下变形加工。
其他文献
不少试验已经证实,快淬工艺能极大地提高储氢合金的循环寿命,合金的循环寿命随着快淬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该文旨在通过快淬工艺改善低钴AB型储氢合金和钛基AB型储氢合金的循环
热电材料由于具有稳定性高、可适用温度范围广,无污染等优点,是一种十分有前景的新能源材料。热电材料的转换效率由无量纲热电优值ZT来表示。ZT=S2σT/κ,其中S、σ、T、κ分别
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是国家经济改革战略深入性推进的主导形态,它适应了我国经济创新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本文在研究了课题研究背景之上,从生产理念、党建方式、管
期刊
教材简析:“谁轻谁重”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中的第二课.首先通过聚焦——“我们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来引发学生思考本课的探究主题,引导学生
期刊
旋压是一种生产轴对称形状工件的柔性加工技术,适合小批量产品的生产需求.由于钛合金塑性加工非常复杂,采用旋压工艺实验很难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数值模拟特别是有限元的应用,
电力负荷预测是电网规划的核心部分,预测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外部环境变化对电网产生的影响,电网运行自身存在的风险加大等等。为使这些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要有目的性、规划性的做好负荷预测工作,为电网规划工作打好基础。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其中所有预测模型均以负荷系统为基础,从各个角度简化模拟出来的。在模拟电力负荷系统的时候,因为存在一些外界条件的影响,使负荷变量与负荷参数之间变得复杂,同时存在
期刊
期刊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合成出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微细钛酸铝粉体,重在提高使用单一MgO添加剂稳定钛酸铝的能力。 论文探讨了在实验室内制备钛酸铝的合成条件对合成效果的影响,确定出合成钛酸铝的优化条件。本试验通过准确测定起始物的Ti、Al含量,严格化学配比,采取适当措施将微尺度上的组成均匀性从溶胶一直保持到混合铝钛氧化物前驱体的生成,使该粉体具有高活性,将其在1250℃煅烧2h,已合成出以钛酸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