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在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产物,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的.倡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顺应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趋势,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中国经济.特区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息息相关。经济特区30年发展的历史,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重要贡献。经济特区的创办与建设,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的一个伟大创举。首先,中国为什么要兴建经济特区?中国兴建经济特区的缘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特区是实现“一国两制”的桥梁纽带,促进祖国统一,实现香港、澳门的早.日回归和海峡两岸的早日统一,是中国政府始终不渝的目标,在深圳、珠海和厦门等地设立经济特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从服务于祖国统一这一大目标出发的。第二,作为改革开放政策的试验田,避免在全国政策失误从而带来社会动荡,降低风险成本,获得成功经验进行推广。第三,借鉴外国经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吸收和借鉴外国文明成果的同时,大胆地加以创造,提高技术水平来快速的促进经济的发展。第四,利用沿海区域地理优势和华侨的投资,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创造就业机会。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走向实践的起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建中国特区是其实践的表现形式。总结了中国特区的发展建设历史进程和成就,特区发展已经风风雨雨走过了三十年,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经过特区人民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取得了与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经济特区还展现了其巨大的历史作用。而且,和国外经济特区的作了简要的比较。其次,分析了中国特区发展的成功经验与教训。中国特区30年的历程与实践成功的重要经验对于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30年来积累的经验是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一,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实现科学发展。第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特区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经验。第三,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弘扬特区创新精神,也是成功的重要经验。第四,改革是推进经济特区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是经济特区的立足之本,发展之源。第五,实行人才立区,吸引全国及海内外优秀人才来开发特区。特区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汇聚到特区共同推动的,是一条很重要的经验。但是繁荣的背后也有应该汲取的深刻教训,一是经济增长模式单一,过于依赖出口型的经济模式,缺乏长久持续的发展动力,在这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面前表现得尤为明显。二来,过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完备,精神文明建设的滞后,现代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出现违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行为和严重的经济犯罪,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最后,没有做到兼顾协调全面发展,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没有做到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协调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相对滞后,医疗和住房保障还没达到人民的期望,没有做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还有,产业工人工资待遇过低,应该正确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最后,总结中国特区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借鉴学习西方的先进成功经验,探求中国特区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转变出口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改变过于依赖国外市场,降低经济发展的风险。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努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特区。不断创新,建立创新型特区,经济建设以自由贸易区为目标方向。政治上,发展民主,健全法制,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成为中国政治改革的先锋带头人,构建一个高效廉洁的服务型特区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