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动物栖息地逐渐被侵袭,加剧了城市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人们自然缺失等的问题,因此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并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成为当下城市景观设计研究的重要内容。2019年11月3日,在第六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上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计划项目“发现身边的自然”宣布启动,倡导公众体验身边的自然,热爱本土化生物。通过动物元素景观将城市社区公园改造为公众身边的自然课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空间,社区公园便能充分发挥其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功能,成为城市中传播生态知识,提升公众人文素养的有力媒介,从而促进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梳理自然教育与动物元素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总结出研究区域从大范围的自然保护地、专类绿地逐步向公众身边的小块绿地开展,从单一植物景观向动植物生境共同营造的转变趋势,进而分析社区公园的场所潜力及城市野生动物的生态保护与教育意义,同时结合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分析归纳公园绿地中的景观要素与动物元素的现状特点与承载关系,提出如何通过景观化途径进行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论文援引国内自然教育功能与动物景观介入城市社区公园景观设计的案例,通过分析其设计方法与自然教育传播效果总结自然教育视角下不同动物元素景观在社区公园景观改造设计中需遵循的原则、适宜采用的方式、对应的具体设计要素及其教育传播作用,继而以苏州市南施公园为例,从宏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生境提升、自然教育体系构建以及微观的标识引导、展示解说、参与体验类动物元素景观两个维度进行实证研究。论文最后展望了自然教育功能在未来社区公园规划设计中的普遍化趋势与前景,进一步肯定城市野生动物对于在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