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生态意识解读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d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语言平实却思想深刻,而且蕴含了辩证的生态意识。本文的内容由导言,正文三章及结语组成。   导言部分首先阐述了当今人类面临的三大生态危机:环境危机,社会危机及精神危机。接着概述了国内外生态批评的发展历程,及其选择弗罗斯特的诗歌作为分析文本的原因,并指出本论文的新意所在。正文第一章主要关注罗伯特·弗罗斯特生态意识形成的原因。本章分别从诗人的阅读经历和社会经历两个方面阐述。   第二章首先依据自然在诗歌中的作用,将其诗歌分为自然诗和非自然诗。接着本章从诗人的自然诗中审视诗人生态观的表现形式。在他的自然诗中,笔者提炼了三类表现事物:动物,植物及大地。动物是自然的使者,时时提点人类;植物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大地是滋养人类的母亲,人类自身健康的身体与不可征服的精神都需要地球提供的生命供给系统。   第三章则探讨诗人的非自然诗歌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将着重呈现人通过劳动与自然沟通,人与自然联姻等方面来体现生态理念:天人合一,互相分离却又互相依存;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诗人鼓励读者在现实生活中保持独立自主的精神,并且建立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观。在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中,诗人力求人类的真挚交流和伦理平衡。   结语部分总结了罗伯特·弗罗斯特的生态观的三个层次: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笔者认为,在半个世纪多以前,罗伯特·弗罗斯特就具有了一种辩证的生态理念,为现代更宽阔的生态思考打下了基础。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教育部,2012: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
本文从幽默不协调理论和面子威胁理论的视角,分析江苏电视台((非诚勿扰》电视相亲娱乐节目对话中具有代表性的46段两大类幽默话语:主要由词语运用产生以及主要由句子含义产生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针对后进生或者差生的研究不断深入,并正经历着从概括性的统计调查到深入的个案研究的转变,其研究方法也由单一的量的研究逐渐发展到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