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脉血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中、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血浆溶血磷脂酸浓度测定的方法学验证。2、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住院的ABCD2评分≥4分的中、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共10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脉血康胶囊0.5g ti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0.1g qd)52例和高剂量组(脉血康胶囊1.0g ti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0.1g qd)55例,共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中、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分别使用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治疗30d后复查血浆溶血磷脂酸(LPA)、血栓弹力图(TEG)指标(反应时间R值、凝血时间K值、凝固角α角、血栓最大弹度MA);对3个月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正常对照组。研究结果1、所建立的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LPA浓度,最大吸收波长636nm,A=0.0354C+0.1242,相关系数0.9997,线性范围0.75-12μmol(28)L-1,方法回收率98-101%,日内和日间RSD均<3.50%。2、用药前后血浆LPA结果显示:治疗前高危组血浆LPA最高,其次为中危组,正常对照组血浆LPA最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30d后,中危组中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血浆LPA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危组中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血浆L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用药前后血栓弹力图结果显示:治疗前R、K值高危组最低,其次为中危组,正常对照组最高;而α角、MA值高危组最高,其次为中危组,正常对照组最低;三组中R、K、α角及MA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30天后,中危组中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血栓弹力图(R、K、α角、MA)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危组中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血栓弹力图(R、K、α角、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危组患者中,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6.15%,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者中,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9.26%、89.65%,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41%、17.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本实验建立的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LPA浓度,准确、简便、重现性好,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测。2、阿司匹林联合低剂量脉血康胶囊治疗中危TIA患者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3、阿司匹林联合高剂量脉血康胶囊治疗高危TIA患者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